很早以前看过的一部黑泽明电影, 不过因为看的时间太早以至于我看到很长一段时间才想起来实际是看过这部电影的. 本片的故事大概就是叙述一名干着无聊且无用工作的公务员科长突然得知自己患上胃癌命不久矣後性情大变, 从开始找乐子到追求女性, 但一切似乎无法让他找到活的感觉, 同时家里还要面对试图分夺他遗产的儿子和儿媳, 直到他决心利用最后的日子帮助百姓解决一直在政府部门間被推诿而无法解决的环境问题. 在影片的後半部分中主角去世了, 影片透过众人的回忆和追溯得知他的功劳被副市长助理抢去, 而人们也得知他是死前直到自己患病的, 最后, 虽然同事们嘴上说着要学习他的精神, 但最终他所在的科室又成为了之前一样的浪费生命盖章的部门… 影片本身还是非常好看, 黑泽明的叙事和拍摄手法仍然是一流水准, 不过我觉得本片后半部分略有拖沓, 透过参加葬礼的各人追述的方式似乎也有点讨巧. 影片有一些今日看来刻意营造的对比场景, 比如主角决定帮助百姓一刻背景中青少年唱着 “生日快乐” 歌曲, 似乎象征着主角在生命最后一段时刻的重生, 又或是葬礼上不动声色的儿子, 坐立不安的副市长助理和前来祭拜哭成泪人的妇孺的对比等等. 总之, 也许当时表现手段还沒有今日这样丰富, 如果相关的对比更加自然也许效果会更好. 总的来说, 本片依旧是一部经典作品, 不仅故事好看而且能给予人启迪, 让观众思考生活的意义是为当下而活还是在办公桌前如死去 30 年一样不做任何实事的活着, 本片的取向无疑是批判後一种活法, 并且还顺带讽刺了日本政府机构的官僚和不知悔改. 不过我想两种方式都不应极端, 也许综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态度.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4/04/%e7%94%9f%e3%81%8d%e3%82%8b-1952/
關於非裔女性伴唱群體的一部紀錄片, 看完發現有那麼多名曲的伴唱竟然都是同一群人, 而對比巨星們, 她們又是那麼的默默無聞, 影片從伴唱光輝的 1960 年代到 1980 年代, 和走向衰落的 1990 年代和現代, 都有涉及, 而這些伴唱群體的人生起落和音樂工業的殘酷競爭, 亦通過訪談體現出. 其中一些人在經歷過失敗後, 離開了歌唱事業, 成為了清潔工或語言教師, 一些人留下繼續自己不被大眾感知的歌唱事業, 當然, 也有極少數脫穎而出, 成為了歌星的首席領唱, 獨唱甚至自己成為歌星 (如伴唱出身的 Judith Hill). 而這似乎與她們的天賦或努力並沒有太大關聯, 正如片中借一名歌手所說, 受到機遇, 市場, 命運的影響而已, 所以成為明星的不一定是唱的最好的, 而沒有成為明星甚至被迫離開歌唱事業的, 也不一定唱的不好. 不過令觀者感慨的是, 在片中幾乎所有伴唱者, 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 都無一例外的表達了她們對音樂事業的熱愛, 這種根植於他們內心的熱忱和以靈魂來唱歌的精神, 想必會令觀眾感動. 而本片, 也大大提升了這群輔助群體的可見度, 我想觀看過此片的觀眾, 在以後聽歌時, 除了歌曲和主唱外, 也會對伴唱更加留意吧, 如果這樣, 我想這部紀錄片的目的也就部分達到了~~~ ★★★★★★★★☆☆ from http://bit.ly/1B86tKz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