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为什么这部片这么出名, 看完实在觉得不是很好看. 影片讲述热爱看书和写诗的主角费迪南被在遇见情人 Marianne 後就逃离了安逸的家庭生活, Marianne 坚持将他称为 Pierrot. Pierrot 与 Marianne 走上了杀人/抢劫/偷窃/偷车的私奔之旅. 两人一路被追杀却得以逃脱, 後来又与 Marianne 产生矛盾, Marianne 拿走了 Pierrot 的五万美元, Pierrot 追上後杀死了 Marianne 和其男友, 最後 Pierrot 也自杀身亡. 全片看完感觉剪辑混乱, 剧情跳脱, 音乐时有时无, 全片画外音中所述的章节也是完全混乱的, 主角两人的关系似乎也难以理解, 他们俩人到底是情人, 恋人还是犯罪同伙或间或有之? 此外还有各种意象的运用, 诸如主人公手中拿的书到底是何用意, 片中穿插的各种顏色的诗句/日记片段又是什么意思? 一切都沒有解释. 片中甚至还打破第四面墙让主人公直接称呼观众, 感觉这是大胆但危险的尝试, 我觉得对于本片来说, 这样的尝试也是失败的. 在影片最後, Pierrot 的自杀也是那麼有创意, 将炸药卷在头上爆头而死, 但这样的创意却与剧情无关, 只是为了猎奇吗? 我唯一能想到的本片优点就是, 这部影片对于顏色的创新性应用和摄影了, 从片中主人公两人驾驶着各种顏色的偷来的车子, 配合法国乡间恬静的景色确实是十分亮眼, 到各种顏色的诗句和手写体以及静态绘画画面的展示确实充满了艺术气息. 但仅依据此点并不能挽救这样一部混乱的电影, 即是是有名导演的作品亦不例外~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4/05/pierrot-le-fou-1965/
因为最近流行的一份宣言, 而发现了这部由龌龊司机兄弟 (现在是兄妹 -_-) 导演的反乌托邦电影. 影片主要讲的是一位反英雄式的 "V" 对抗变为集权主义的英国政府的故事.



影片中的英国政府通过制造恐怖气氛, 控制言论, 限制行动, 迫害不同政见者、异教徒、同性恋. 限制行动 (简直是当代中国政府的翻版). 而 "V" 的对抗则被政府宣传为 "恐怖主义". 当然片中最後 V 还是胜利了的, 现实却并没有电影这样理想, 集权和专制主义仍然在很多国家横行, 这恐怕也是这部电影台词中所说的, 虚假的文学有着真实的现实含义的现实写照吧.
PS: 有人认为恐怖主义和革命很难区分, 其实区别真正的恐怖主义和人民的反抗很简单的, 只要看袭击对象是否是普通的平民和成员是否是被胁迫参战即可. 所以片中的 "V" 确实是一名为了自由而奋战的鬥士. 另外, 片中让人民觉醒的方法也很有趣, 通过标志化的符号 (V) 和另人印象深刻的形象让人们记住, 这其实也是在颜色革命中被广泛证明成功的手段之一.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