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部有关 1960 年代美国一宗冤案的纪录片, 因为一宗无缘由射杀警察查车的案件, 在意外同行的搭车少年的指认以及一系列的不利的目击者证词下, 一名成年犯人被定罪了, 然而在其被定死罪後的更多调查发现, 看似帅气无辜的那名青少年曾经多次犯下暴力攻击等严重罪行, 但都得以逃脱, 并且他也曾吹嘘自己杀死警察的事迹, 他才可能是真正的元凶, 而众多的目击者实际更可能是为了赏金而撒谎. 後经过多年不懈的调查且其又再次犯案, 青少年终被抓获定下死刑, 原来的犯人恢复了名誉, 不过依据结尾的字幕, 其仍然需要服无期徒刑… 影片将这一案件事无巨细的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可怕的是, 依据其说法, 这样的事情并非偶然, 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冤狱和社会性的问题, 其中既有对于青少年的宽容态度和对成年无业男性的社会性歧视, 也有在达拉斯 3K 党活动区作为目击者的黑人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事态度, 还有警察局为掩盖自身错误而故意的诬陷和误导, 甚至还有权力过大的心理学家的单一审判等等. 想来这样的冤狱在世界各地都有, 不过好在美国还有较为自由的媒体, 能够拍出纪录片来反映, 其它国家恐怕就少有这类纪录片了, 不过考虑年代因素, 这片与当今的社会的关联应该是越发下降了, 视与听将本片列入最佳纪录片之一似乎无法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啊~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4/08/the-thin-blue-line-1988/
又是一部依据真事改编的以色列电影, 讲述生活在以约边境的一名巴勒斯坦寡妇保卫自己家柠檬树土地, 和以色列国防部长打官司的故事. 导演通过对对立双方女性角色的描写, 展现了历史浪潮和政治大环境下, 小人物受到的伤害.
这是一部以色列电影, 剧情上却是偏向巴勒斯坦的, 但片中我觉得双方的理由都有理, 最後最高法院关於将 50% 的柠檬树为 30㎝ 的判决虽然看似荒谬, 但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做法. 国防部长最後用隔离墙将自己家围了起来, 虽然似乎安全, 却丧失了自家的风景. 其实这堵隔离墙在历史上各处都出现过, 代表了隔阂, 只有拆除这堵墙, 才可能带来和平, 在墙下是不会有和平的.
此外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冲突, 至少从片中看来也有文明冲突的影子, 从片中就可看出阿拉伯世界仍然保守到不许寡妇改嫁, 而以色列完全是一個现代文明社会的样子, 先进和落後的对比是很明显的.
另外的感想就是, 以色列的强拆比起中国的强拆真是文明太多了. 巴勒斯坦人至少还可以仰赖三权分立中独立的一权法院来主持公道, 即使这个法院是以色列的, 也不会太偏袒以色列政府. 对比中国钉子户们的遭遇和对个人财产的践踏, 巴勒斯坦人碰到一個民主政府, 在这点上要幸运很多.
PS: 现实中的那场官司, 阿拉伯家庭种的是橄榄树, 并且最後败诉了, 导演在片中偏向巴勒斯坦可能也是寻求一种平衡吧~~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