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二月, 2011的博文

生きる (1952)

很早以前看过的一部黑泽明电影, 不过因为看的时间太早以至于我看到很长一段时间才想起来实际是看过这部电影的. 本片的故事大概就是叙述一名干着无聊且无用工作的公务员科长突然得知自己患上胃癌命不久矣後性情大变, 从开始找乐子到追求女性, 但一切似乎无法让他找到活的感觉, 同时家里还要面对试图分夺他遗产的儿子和儿媳, 直到他决心利用最后的日子帮助百姓解决一直在政府部门間被推诿而无法解决的环境问题. 在影片的後半部分中主角去世了, 影片透过众人的回忆和追溯得知他的功劳被副市长助理抢去, 而人们也得知他是死前直到自己患病的, 最后, 虽然同事们嘴上说着要学习他的精神, 但最终他所在的科室又成为了之前一样的浪费生命盖章的部门… 影片本身还是非常好看, 黑泽明的叙事和拍摄手法仍然是一流水准, 不过我觉得本片后半部分略有拖沓, 透过参加葬礼的各人追述的方式似乎也有点讨巧. 影片有一些今日看来刻意营造的对比场景, 比如主角决定帮助百姓一刻背景中青少年唱着 “生日快乐” 歌曲, 似乎象征着主角在生命最后一段时刻的重生, 又或是葬礼上不动声色的儿子, 坐立不安的副市长助理和前来祭拜哭成泪人的妇孺的对比等等. 总之, 也许当时表现手段还沒有今日这样丰富, 如果相关的对比更加自然也许效果会更好. 总的来说, 本片依旧是一部经典作品, 不仅故事好看而且能给予人启迪, 让观众思考生活的意义是为当下而活还是在办公桌前如死去 30 年一样不做任何实事的活着, 本片的取向无疑是批判後一种活法, 并且还顺带讽刺了日本政府机构的官僚和不知悔改. 不过我想两种方式都不应极端, 也许综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态度.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4/04/%e7%94%9f%e3%81%8d%e3%82%8b-1952/

Une vraie jeune fille (1976)

      1976 年的一部法国电影, 但由於拍摄出来就一直被禁, 所以直到 2000 年才在影院上映. 电影主要说的是一名 14 岁自私女孩儿在暑假中的疯狂性幻想和性觉醒. 导演用很平白的方法讲述, 在剧情中间插入很多性幻想情节, 所以有很多很暴露的镜头. 另外还有虐杀动物的镜头.    看完觉得无趣, 不太明白导演的用意, 也许在当年这部电影比较惊世骇俗, 不过以今天的眼光看, 实在没什么. 不过电影中的几首歌曲听起来还不错~   ★★★★★★☆☆☆☆

Breaking the Maya Code (2008)

    Nova 拍摄的很不错的一部关於解密玛雅文及玛雅文明历史的纪录片, 生动的展现了破解过程从迷茫, 错误的方向到最终成功破解这一段波折的历史, 特别是通过动画影像画面, 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了玛雅文复杂的组成方式, 特别是其中对於文字组成剥析及其历史的一段, 在一般讲述玛雅文化的纪录片中从没看过, 做的非常好. 片中关键历史当事人和专家的叙述, 让人敬佩他们的毅力和天才.     本片也避免了一般对於玛雅文化神话的倾向, 比较真实的还原了玛雅人的真正生活状态, 让观众了解到, 玛雅人幷非只是一般流行读物中那样的天文学家形象, 除了少数天文学家, 玛雅文明的记录中残酷的战争和献祭剥皮是他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这也就蕴含了让玛雅文明最终崩溃的危机, 而一切并不需要超自然的解释.   非常推荐对於玛雅文化有兴趣的人一看~   ★★★★★★★★☆☆

The King's Speech (2010)

      看了这部热门的 The King's Speech (2010), 觉得拍的还是挺不错的, 全片以小见大, 从英王乔治六世纠正口吃, 反映了其从一個原本无意做国王的公爵成长为一個伟大国王的历程.   这部电影的可看之处很多, 细节和穿插也很不少, 其中的妙处只有看过才能体会, 另外全片也是基本符合历史改编, 更让本片的真实性大大加强, 十分好看. 演员方面则无论主角配角, 都发挥的非常好, 将人物性格展现和其气质展现的很完美. 推荐观赏.   另外看完的一個感受是, 上世纪真的是收音机辉煌的一個世纪 , BBC 直播节目的发明让大英帝国远在地球角落的遥远殖民地的人民, 首次能在第一时间听到来自国王鼓舞人心的演讲. 而这一直到 2002 年, 我还能鬼使神差的在第一时间, 收听到 BBC World Service 短波播出的伊丽莎白王太后 (也就是片中乔治六世的妻子) 101 岁去世的突发新闻, 而如今, BBC 却要大规模缩减预算, 撤裁短波广播, 存在百年的 BBC 将重点转移到新媒体上. 这样的变化实在是充满了历史的沧桑呢~   PS: 关於本片的一些细节, 可以看 这篇 写得比较好~   8 .4 / 8 .7 国王的演讲 (2010) 影评 (2993) 收藏 (2829)

Gothic (1986)

    讲述创作出 吸血鬼 故事的拜伦和情妇, 探访住在瑞士古堡的诗人雪莱及其将来创作出 弗兰肯斯坦 的表妹玛丽·雪莱, 导演以此为基础借题发挥, 让他们在古堡中讲鬼故事, 然後遇到了一系列恐怖的事物, 最後返回现实, 成为他们日後创作的灵感来源.   其实这样一个故事本身基础还是不错的, 但也许是年代的缘故, 电影中的场景切换非常跳跃, 各个镜头之间的逻辑性很低, 很多场景完全是为了吓人而吓人, 和故事本身没太大关联, 反正我看完是几乎没觉得有被吓到, 反而觉得很困. 也许导演想做的就是一系列噩梦场景的串联, 一些镜头还是比较有想象力的, 而故事说是什么内容, 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6 .2 / 4 .5 歌德夜谭 (1986) 影评 (3) 收藏 (16)

Mao's Last Dancer (2009)

      拍的还可以的一部电影, 依据李存信的自传而作, 讲述了芭蕾舞演员李存信的事业生涯及其为追求自由留在美国, 而在当时引发的一件不大不小的 "外交风波" 的故事.   电影对於中国场景的还原做的很棒, 没有普通美国电影那些带着口音的中文出现, 而且对历史的拍摄都十分真实, 甚至连仅露一两脸的江青都让人感到很相似, 整部电影虽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 但亦绝无夸张. 此外, 这部电影还近乎完美的形式展现了当年中国大使馆霸道的流氓绑架行为, 以及李存信朋友的营救, 甚至用到了 CNN 历史资料, 很不错.    本片当然还是有几个不足之处, 首先是标题名不副实, 李存信只是给江青表演过而已, 怎么能算是毛的最後舞者呢? 顶多是当时一个时代的最後舞者, 第二, 电影对於主角的心理刻画不足, 不过这可能是和自传有关; 第三是整部电影的最後一個镜头实在太媚共了, 看了非常恶心...   对於那些看了这部电影就批评李存信的人, 他们是被洗脑到连国家存在的意义都弄不清, 人类之所以组建国家是为了国家内的人生活的更好, 为了所谓国家利益牺牲个人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而选择事业在哪个国家是国家无权干预的个人选择, 所以我完全支持李存信留美的决定. 事实上, 任何一個头脑正常的人在那样的情况下都不可能选择返回集权中国, 指责李存信的人, 要么是头脑有问题真的被洗脑习惯了, 要么其实是他们在自卑自己没条件去美国吧, 我看如果给他们这样一个留在美国的机会, 他们跑的比李存信快多了~~   PS: 即使是今天的中国大使馆也毫无进步, 作风仍然是和电影里演的一样, 仗着外交豁免做着黑社会的流氓行径, 值得自由世界警醒啊. 7 .9 / 7 .1 最后的舞者 (2009) 影评 (160) 收藏 (285)

ビジターQ (2001)

      比较変態的一部日本电影, 整部电影以 DV 数字技术拍摄, 很有纪录片的现实主义风格, 编剧非常大胆, 将多种伦理禁忌融为一体通过镜头表现出来, 其中最 "震撼" 的是片中母亲射奶的一幕, 真是一大奇观, 此外肢解, 奸尸, 乱伦也都齐全, 确实名不虚传...   不过, 虽然整部影片视觉上给人的感觉是惊世骇俗, 但仔细看来其实也只是对现实的夸张和符号化. 片中混乱的家庭关系其实是现实社会家庭关系的放大, 而拜访者 Q 的出现, 实际是对这种扭曲关系的拯救, 在 Q 的帮助下, 母亲找回了自我, 父亲肢解了女同事, 父母一同杀死了欺凌者, 儿子不再殴打母亲决定去学校, 女儿结束援助交际; 在片尾, 当女儿回到家中, 看见後院中父亲在吮吸着母亲的乳房, 女儿便也加入父亲, 吮吸母亲另外一个乳房, 注意到此时, 片中一直存在在父亲头上的绷带, 和女儿被 Q 殴打後的伤痕都神奇的消失了, 这一幕也是家庭正常关系回归的符号. 也就是说, 通过 Q 让母亲分泌乳汁, 最终让一家人得到了慰藉回归正常, 导演的用心也就在此.   总的说来, 这是一部情节大胆, 镜头惊人, 剧情変態的电影, 需要一定心理承受能力才可观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