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六月, 2011的博文

Persona (1966)

没看懂这部 1966 年的瑞典黑白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一名有名的女演员伊丽莎白突然不能说话了, 医疗检查发现她并没有任何身体疾病, 护士在医生的建议下和伊丽莎白一起来到海边的度假屋修养, 期间女护士向不能说话的伊丽莎白透露了很多私人故事, 後来女护士发现伊丽莎白在寄出的信中谈论了她的私事而生气恼火, 可是伊丽莎白仍拒绝发出声音, 女护士之后成了伊丽莎白的替身, 与伊丽莎白丈夫做爱, 照顾孩子, 影片结尾女护士似乎成为了伊丽莎白… 看完觉得这部电影实在太过先锋, 我完全看不懂其中的含义, 整部影片我看懂的似乎只感觉摄影确实非常有艺术气息, 开篇的意识流场景甚至无端插入了零点几秒的大鸡巴更是不知所云, 后面又插入了越南战争中的僧人自焚等当时的世界政治场景, 实在是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 本片的奇怪程度虽然沒有 8½ (1963) 或 Зеркало (1975) 那样对剧情完全不知所云, 但也已经很难理解了, 不知道视与听为何对本片的评价如此之高. ★★★★☆☆☆☆☆☆ PS: 影片结尾出现了一个很像 Zuckerberg 的雕像, 略微有趣… PPS: 本片的全剧剧本可在以下展开找到, 也许看后能让对本片多一点理解也说不定? 伯格曼著:《假面》(全剧剧本)     沈语冰 译          [伯格曼的说明]我不是在通常意义上写电影剧本的。我所写的似乎更像是一首曲子的旋律线,希望在我的同事的帮助下,它能在制作过程中逐渐发展为一首管弦乐曲。在许多方面,我都是不确定的,在某些方面则毫无所知。我发现我所选择的主题非常宏大,而我所写的东西或包含在最后的影片(令人讨厌的想法)中的东西,注定是完全任意的。因此,我吁请读者或观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处理我已经写出的这些材料。          1          我想象着从放映员那里发出的电影光束的透明丝带。标记与画面都被清洗一空,只剩下那光束从银幕上产生出来的颤动着的反射光。从扬声器里我们只能听到扩音机的声音,而扬起的尘土的轻微的声音穿过录音重放装置不断地传出来。          光线确立自己并逐渐加深。不连贯的声音与言语的短暂碎片,像溅起的火花,开始从天花板与墙壁上往下掉。          从这样的纯白中出现了一团云的轮廓,不——是一池水,不——一定是云,不——是一棵枝...

宋家皇朝 (1997)

          讲述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宋家三姐妹波澜壮阔的一生的电影, 看完觉得大部分都拍的非常棒, 导演在人物关系的表达上做的比较完美, 而选择 喜多郎 的音乐更是超级切合主题, 将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表达的恰如其分, 推荐观看.   本片的优点不少, 但也存在几个缺点, 前半部分还好, 惟一的小瑕疵是将孙中山塑造的太正直了, 就像片中后期宋霭龄在孙中山死後说的那样, 是创造了一个神话形象, 而并非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後半部分, 本片的缺点在于完全的采用共 党历史观, 将蒋介石塑造为了一个坏人, 更将蒋宋美龄置于宋庆龄之下. 另外还将张学良杨虎城及共 党以正面形象展示 (而实际上, 在张学良的回忆录中, 已经将西安事变认为是造成共 党夺权的一生最大败笔). 或可以将此理解为片方换取在北京上海等地拍摄作出的退让?    另一方面, 则是对於宋庆龄塑造的过於正面, 实际上, 历史证明, 蒋介石当时的很多判断是正确的, 最初孙中山的联共政策只是为了换取苏俄承认民国, 而苏俄也不过是想借此让旗下暴力团组织借国民党而趁机壮大. 蒋介石当上总统後看清了这一点在党内缴 共应该说是正确的, 惟独手法可能过於残忍, 而西安事变之後, 再次允许共 党加入国民党, 而两次受其欺骗的国民党最终失败实属必然, 共 党首先是假抗日, 真破坏, 再者借助宣传等伺机壮大一己之力, 当日本投降时, 共 党再发起了内战, 此时已经羽翼丰满的共 党已是国民党无法轻易消灭的对手了, 并导致了中华民 國的最终偏安. 宋庆龄不识时局, 一味追从孙中山遗愿, 结果确实如片中所言, 对数亿人民的幸福和命运造成重大影响, 也因为她造成自家三姐妹的感情破裂. 而这样一个人, 在之後的文 化革 命中如果不是被保护, 却又差点被自己贡献过的政党迫害致死. 可以说宋庆龄实际是三姐妹中最笨的一个, 我实在看不出她又甚麼好正面的~   如片中所言, 历史是没有如果的, 宋家三姐妹的一生波澜起伏, 他们的父亲, 以及兄弟, 子女也多是呼风唤雨的大人物, 如宋子文, 孔祥熙等等都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有篇幅, 她们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拍一部电影也不为过, 对於这样的题材, 二个多小时表现成这样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这部电影总体来说是部佳片.   7 .7 / 8 .0 宋家皇朝 (199...

Ladri di biciclette (1948)

      看完觉得并不是传说的那麼经典好看, 故事情节似乎有点简单了, 看到一半就能猜出结局, 音乐摄影也似乎很平庸, 也许这部电影的意义在於作为新现实主义拍摄手法的开创性, 而非故事编的如何好. 也可能与当时的贫富差距巨大, 失业率高涨的战后意大利时代有关, 放在今天看就有点与时代脱节. 不过片中反映的将穷人逼为小偷的社会, 倒是仍然很具有现实意义的.     8 .7 / 6 .4 偷自行车的人 (1948) 影评 (289) 收藏 (1269)

Броненосец «Потёмкин» (1925)

      非常棒的一部默片, 没想到那個时代就拍出了让今天看了也很好看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叙事可以说是及其流畅, 剪接手法高明, 其中的几個大屠杀的经典场景已经成为了教科书范本. 也是後世不停模仿的对象.    取材於真实事件, 电影比较特别的是并没有一個传统的故事主角, 而是一艘船, 或者说是船上的所有水兵. 又因是默片, 这个题材的表现难度本身就颇高, 不过爱森斯坦不愧是蒙太奇的鼻祖, 不用一句话也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了. 各种对比和镜头剪切让人拍案叫绝, 成为了永久的经典.   本片也有少数几个遗憾, 如导演或多或少的流露出的反犹思想; 以及一点共产意识形态的影响等是不可避免的. 好在并不严重, 更不是宣传, 对于这部技术上集大成者, 是瑕不掩瑜. 8 .4 / 8 .5 战舰波将金号 (1925) 影评 (74) 收藏 (396)

Мать (1926)

      不愧是默片时代苏 共宣传的代表作, 如果不是了解国际共运的累累罪恶, 看完本部影片完全会被转移到同情流氓无 产者的态度上.    影片本身非常精彩, 即使是只用偶尔的字幕交代情节, 仍然感觉非常流畅, 1960 年代后配的音乐和少部分音效也很匹配. 导演创新性的在片中大量利用大自然风景进行隐喻和类比, 十分煽情, 而最後当儿子中弹身亡後, 母亲扛起红旗的场景则成了海报中的经典画面, 此时导演已然让高举红旗的母亲化身为整个俄罗斯民族, 而沙俄的铁骑践踏踏在母亲身上时, 让观众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强烈的爱恨情绪, 从而潜移默化的实质上为推翻沙俄, 发动流 氓无 产者暴 动进行了粉饰~ 本片确实是一部技术高超, 思想反动的优秀宣传片啊~~~  7 .6 / 7 .2 母亲 (1926) 影评 (9) 收藏 (35)

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

        历史上的第一部商业电影长片, 开创了商业正片的先河. 全片竟然有 3 小时, 不仅对默片来说极其少见, 即使近 100 年後的今天的电影也大多就不到这个长度吧.    全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南北战争和林肯遇刺, 导演巧妙的安排了熟识的兄弟两人分别参加了南军和北军, 并在战场上相遇, 这样的编剧十分高明, 直到今天这样的主题也时常能在电影中看到. 拍的很好.   电影的第二部分, 说的是南方 "重建" 和 KKK 诞生的故事. 对本片的争议大多也是出自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中, 导演将 "解放" 後的黑人塑造为贪婪的暴徒, 将 KKK 描绘为抵御暴徒的保卫者和正义的化身, 不仅不时在字幕中引用未来的总统伍迪·威尔逊的支持隔离言论, 还在剧情中将 KKK 刻画为南北联合共同抵御黑人残暴统治的纽带, 更因此在片尾引出一个新的统一的国家的诞生, 不得不说编剧的极其巧妙啊.   不过, 种族主义作为观点的一种, 以今天的言论自由来看, 作为电影将其表达其实也亦无不可, 对 KKK 的正面描绘本身也是观点的一种, 也拥有表达的自由. 只是如果将其付诸实践, 则就侵犯了别人的权利了. 对历史的看法也是随着时代变化的, 即使是强烈反对种族主义的人, 也可将本片作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个很好的参考来源~    另外, 拍摄技巧上, 因为当时仍然实行种族隔离制度, 片中很多黑人都明显是由白人涂黑脸部所谓的 blackface 法扮演的. 今天看起来很有趣. 片中关於战争的场景挺真实. 全景和蒙太奇拍摄是技术上的里程碑, 也因此成为电影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 8 .1 / 7 .4 一个国家的诞生 (1915) 影评 (33) 收藏 (274)

Star Trek: Generations (1994)

    感觉是目前看到的 Star Trek 电影系列中拍的较好的一部, 整体叙事流畅, 节奏张弛有序, 视觉效果虽然制作在 10 年前, 但看起来也挺棒的. 音乐也还算上乘.   编剧上, 这部算是承上启下的一部, 也是很重要的一部, 首先是影片一大段时间实际是 Kirk 船长和 Jean-Luc Picard 合作到 Kirk 殉职的故事, 期间穿插了新一代裡的诸多情节, 如 Data 的情感晶片, 克林贡姐妹的报复, Kirk 的第一次死亡进入时汇以及 Guinan 的身世都成了本集故事的重要部分, 而进取号 D 本身也在本集的事故中完全毁坏, 整部影片可以看作是从原初系列到新一代之间造成的代沟的填补, 让两代的故事有了衔接, 同时也是新一代故事的完结, 意义重大. 7 .0 / 8 .3 星际旅行7:星空奇兵 (1994) 影评 (22) 收藏 (84)

Citizen Kane (1941)

      还不错的一部黑白片. 本片描绘的是报业大亨 Kane  的一生 (有现实人物为原型). Kane 为人确实缺点多多, 身上有不少富家子弟的缺点, 比如他对多个妻子及好友的控制欲, 以及自身 的自负性格, 不过同时, 看完也觉得, Kane 对媒体的独立性和新闻自由的坚持却是非常有价值的. Kane 即使是对自己控制的报纸, 书写对妻子歌剧的嘲讽评论, 也能坚持不对记者和评论员干涉的原则而加以发稿. 而其通过报纸为当时普通大众发声对抗自己也是大股东的母公司的做法更是令人钦佩, 固然, 这一部分是出於报纸销量考虑, 不过这样做仍然是需要极大的公正心和正义感的, 而这样的做法也确实让 Kane 手下的报纸成为了下层百姓的代言人, 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 神奇的是, 这部拍摄於 60 多年前的电影中描绘的这种对新闻价值的坚持, 维护记者评论员独立性, 幷辅以市场导向的新闻运作方式不禁让人想起了当代的传媒大亨默多克. 两者真的非常相似.   对比中国媒体, 不仅比不上 100 年前的美国, 甚至至今还在对新闻自由和记者独立加以严格限制, 更别提做出片中那样对自己利益相关者作出尖锐批评的榜样了. 甚至出现了记者因为揭露真相而被下狱和弄死的案例, 两国的文明程度立即高下可见~     8 .5 / 7 .6 公民凯恩 (1941) 影评 (303) 收藏 (1334)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991)

    这部电影真是太长了, 竟然接近整整四小时, 而故事上有人物众多, 场景又多半很昏暗, 开始一小时都不能认出片中人物的关系. 之後的部分才开始清楚, 主角也开始显现.    对於这部电影的分析已经非常多了, 觉得拍的还可以, 惟独过於庞杂, 实际觉得很多情节都可以精简的. 而剧情也有点流水帐的感觉, 後半部分才稍有重点.   个人认为故事本身不是本片亮点, 而值得一提的, 是本片对时代的整体还原, 做的很棒, 很多场景和对话都极富时代感, 很多当年流行的语言如什么 "打 Kiss 泡 Miss" 之类的也都很搞笑, 看起来十分亲切. 确实是一副 1950~1960 年代台灣白 色恐 怖统治下的生活画卷. 另外也看虽然当年两岸都是独 裁政 体, 但红 色恐 怖还是比白 色恐 怖更恐怖的~~ 8 .6 / 7 .1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1991) 影评 (467) 收藏 (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