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011的博文

Persona (1966)

没看懂这部 1966 年的瑞典黑白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一名有名的女演员伊丽莎白突然不能说话了, 医疗检查发现她并没有任何身体疾病, 护士在医生的建议下和伊丽莎白一起来到海边的度假屋修养, 期间女护士向不能说话的伊丽莎白透露了很多私人故事, 後来女护士发现伊丽莎白在寄出的信中谈论了她的私事而生气恼火, 可是伊丽莎白仍拒绝发出声音, 女护士之后成了伊丽莎白的替身, 与伊丽莎白丈夫做爱, 照顾孩子, 影片结尾女护士似乎成为了伊丽莎白… 看完觉得这部电影实在太过先锋, 我完全看不懂其中的含义, 整部影片我看懂的似乎只感觉摄影确实非常有艺术气息, 开篇的意识流场景甚至无端插入了零点几秒的大鸡巴更是不知所云, 后面又插入了越南战争中的僧人自焚等当时的世界政治场景, 实在是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 本片的奇怪程度虽然沒有 8½ (1963) 或 Зеркало (1975) 那样对剧情完全不知所云, 但也已经很难理解了, 不知道视与听为何对本片的评价如此之高. ★★★★☆☆☆☆☆☆ PS: 影片结尾出现了一个很像 Zuckerberg 的雕像, 略微有趣… PPS: 本片的全剧剧本可在以下展开找到, 也许看后能让对本片多一点理解也说不定? 伯格曼著:《假面》(全剧剧本)     沈语冰 译          [伯格曼的说明]我不是在通常意义上写电影剧本的。我所写的似乎更像是一首曲子的旋律线,希望在我的同事的帮助下,它能在制作过程中逐渐发展为一首管弦乐曲。在许多方面,我都是不确定的,在某些方面则毫无所知。我发现我所选择的主题非常宏大,而我所写的东西或包含在最后的影片(令人讨厌的想法)中的东西,注定是完全任意的。因此,我吁请读者或观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处理我已经写出的这些材料。          1          我想象着从放映员那里发出的电影光束的透明丝带。标记与画面都被清洗一空,只剩下那光束从银幕上产生出来的颤动着的反射光。从扬声器里我们只能听到扩音机的声音,而扬起的尘土的轻微的声音穿过录音重放装置不断地传出来。          光线确立自己并逐渐加深。不连贯的声音与言语的短暂碎片,像溅起的火花,开始从天花板与墙壁上往下掉。          从这样的纯白中出现了一团云的轮廓,不——是一池水,不——一定是云,不——是一棵枝...

Cidade de Deus (2002)

  看完才知道巴西有拍过这麼棒的电影.  整部电影採用结构主义的交叉叙事手法, 以真实到残酷的镜头记述了跨越十数年时间的巴西里约热内卢贫民窟的少年帮派之沉浮. 本片自真实历史改编的剧本, 加上大部分非主角演员也都是真实的来自贫民窟的少年所扮演, 让电影的真实性看来极佳. 而表演和剧情上, 看着那些稚气未脱的儿童举着自动步枪进行成人黑帮都少见的杀戮场景也是非常震撼的. 因为这些贫民窟儿童基本没有受过什么教育, 对于生命也不存在任何怜悯, 他们所幹的屠杀和贩运毒品已经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他们自己也因为各种冲突而被别人杀死, 整个里约热内卢贫民区的平均寿命曾经只有 30 多岁. 就如片中的 "Ze", 以最残忍而崛起成为黑帮头领, 也因此被自己一群不到 10 岁的手下 (将来成为下一代黑帮) 杀死一样. 本片成功的反映了, 上帝之城是一个完全没有机会的世界这一事实, 而城外居民对此也基本是一无所知, 对于片中的 Rocket, 因为喜爱摄影而遇到机会离开真的是极其特殊和幸运了~   强烈推荐本片~ 8 .6 / 8 .9 上帝之城 (2002) 影评 (1146) 收藏 (4611)

Planet of the Apes (2001)

      很烂的一部翻拍, 剧本丧失了 1968 年原作的讽刺和隐喻, 编剧孱弱只能依靠不停的打斗来博取观众注意力. 看似高科技实则完全没有想象力的 "科幻" 简直是玷污了原作的科幻精神. 电影取景选择了丛林, 人猿们的化妆也都类似原作中的暴力猩猩. 没有了原版人猿猩球的新奇感, 感觉导演根本没有将猩球如原作一样当作一种新的文明来拍, 而是一个人类成为奴隶後的动物暴力世界. 更为要命的是这部翻拍将原版的冷战气息一扫而光, 荒谬的人猿社会场景和无聊的动物性吼叫打斗加上导演凭空想象的跨种族爱情也没有原作的美感. 新加入的找到史前遗迹後的部分纯属多余, 结尾更是没有逻辑. 实在是一部浪费时间的电影. 7 .1 / 3 .7 决战猩球 (2001) 影评 (289) 收藏 (911)

Conquest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1972)

      感觉是本系列中比较差的一部. 这部主要说的是人类的压迫和人猿的起义过程.   演员们表演的都不错, 但编剧有大问题, 各个角色都像是未卜先知一样的推动情节发展, 完全没有起承转合, 也没有过程交待, 很多关键转折和故事要点都发展的 莫名其妙 .    另外低成本的拍摄方式, 让本部电影的画面有点惨不忍睹, 和第一部自然是不能比, 和之后的也有相当差距. 过多的无对白步行场景也加深了本部电影的无聊度... 6 .5 / 5 .2 征服人猿世界 (1972) 影评 (17) 收藏 (40)

Battle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 (1973)

      不小心看了人猿猩球的最後一部, 应该先看 1972 年的第四部才对 在这部中, 人猿和部分未变异的人类开始能友好相处, 而变异的人类和人猿中的好战大猩猩都试图消灭对方, 大猩猩们还想夺凯撒人猿的权力. 整体架构还是挺不错的, 但前半部分有点拖沓, 战斗场景也不够大气, 看起来没有前几部好.    不过整体说来, 整个故事的戏剧性和寓意都还是很优秀的. 造型设计很棒! 影片结构也很工整, 结尾不仅与这一部的开头相呼应, 还与整个系列相呼应. 看了这个系列的观众也不应错过这一部.   比较不明白的一点是, 在这部中人类还是能说话的, 那么人类是如何进化成不能说话的物种的呢? 6 .4 / 6 .7 决战猩球 (1973) 影评 (23) 收藏 (44)

Escape from the Planet of the Apes (1971)

      这部是人猿猩球的第三集, 先前两集中出现的人猿主角在这集裡因为核弹的爆炸而回到了人类统治的 1970 年代的美国. 一开始, 人类还是挺友善的, 但当发现未来是人猿统治人类的世界时, 一些人便因为恐惧人猿的未来而想要消除后患杀死他们. 结尾, 他们的行为看似成功, 却阴差阳错的加速了人类被统治时代的到来. 觉得这部电影的主线情节真是编写的太棒了. 对白虽不密集, 但开头和结尾却非常震撼. 另外全片配合上诡异的音乐, 为最後黑暗光明交织的结局也埋下了伏笔.    全片的寓意和影射也很多, 涵盖了人和动物的关系, 种族问题, 伦理问题等多个方面, 看完令人深思~   本片一个小不足是没有能合理的解释两名人猿是如何穿越时间的, 这应该和 1970 年代对核能的认识神秘化有关吧~ 7 .5 / 8 .2 逃离猩球 (1971) 影评 (25) 收藏 (48)

Beneath the Planet of the Apes (1970)

      这是上一部 人猿猩球 的续集, 讲述另一名人类的遭遇, 整部电影充满了 1970 年代的核弹末世情结, 也有很多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象的讽刺和颠覆.    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 在核大战後幸存的人类们将核弹奉为神, 幷向其唱赞美诗, 在这一幕中, 这些幸存的有着念力超能力的人类脱下他们平时戴的面具, 结果观众这才发现他们在核沉降影响下苍白和变异的面孔. 而结尾就是人猿杀光了变异幸存的人类, 而两个主角在末日核弹中与人猿们同归于尽了...   整部电影节奏紧凑, 抓住人心, 导演将那种末日情结渲染的很棒, 音乐虽然诡异但却是恰如其分的反应了人猿变异和核大战的恐怖. 是一部挺好看的电影. 而这样的故事氛围, 是现在再也拍不出的了~~ 6 .8 / 8 .1 失陷猩球 (1970) 影评 (27) 收藏 (48)

Atomic Filmmakers: Behind the Scenes (1999)

      一部关於核试验拍摄者们的纪录片, 也是 Trinity and Beyond (1995) 的姊妹篇. 看完能了解不少当年记录核爆场景的秘辛. 令人赞叹的, 拍摄者们为了完成军方要求的各项任务, 使用和发明了许多最尖端的录影设备. 其中一些又在後来的尖端拍摄任务 (如, 登月) 中派上了用场. 而这些拍摄者们的勇气更是惊人, 大部分拍摄者是在没有什么防护的情况下近距离进行核弹拍摄的, 其中有一名在広岛长崎丧失亲人的美国日裔拍摄者, 甚至曾在核爆炸零点现场拍摄 (爆炸在上空), 而他所有的防护仅仅只是一顶棒球帽!    有着这些摄制人员的惊人胆识和尖端设备的配合, 今天我们才能通过影像看到已经被禁止的核试验场景. 而也因为他们的工作, 核爆的巨大威力和毁灭性力量通过各种媒体的传播, 教育了人们了解到核武器危险性, 达成了逐渐削减核武器的共识. 他们是真正的幕後英雄.    ★★★★★★★★★☆      

The Smurfs (2011)

    看了蓝精灵电影版, 觉得没有一些人说的那么坏, 其实还是挺好看的, 本片设定本身是对电视动画的一种颠覆, 让蓝精灵们来到了人类世界, 剧情也简单, 不过拍的挺有趣, 一些场景和对白挺搞笑的, 可以说是老少皆宜.    本片的缺点在於, 真实人类角色演的都不好, 特别是男主角表现太做作, 女主角就是花瓶, 其他配角更不值一提, 只有格格巫的表演还勉强说的过去. 另外, 将地点设定为纽约, 过于地域化的设定让这部起源於比利时的蓝精灵电影版显得缺乏国际视角.    技术上, 3D 效果看起来还挺强烈的, 人物形象因为本来就是幻想的, 看起来比较自然, 动画和真人的交互也算自然. 魔法场景还算绚丽但当然是比不上哈利波特之类了. 另外可能因为眼镜的原因, 觉得戴上 3D 眼镜影片的亮度就太暗了, 亮度的难关看来是现在 3D 电影的最大问题...   整体来说, 本片是一部轻松的幽默喜剧, 虽然有些不足, 但无论是对於怀旧还是全新了解, 不妨一看, 总会从中得到一些娱乐的.   PS: 本片中出现了 Google 和 Wikipedia 的置入性软广告, 挺有趣, 不过蓝月亮的设定挺老套.   PPS: 一个问题是, 影片最後没有解决格格巫和阿兹猫是如何回去的 (?) 7 .6 / 7 .1 蓝精灵 (2011) 影评 (4706) 收藏 (1798)

钢的琴 (2010)

      看完了这部中国电影 "钢的琴" (2010), 并没有觉得特别好看, 整体的感觉就是一部超长的小品表演, 看来似乎是导演还是适合执导短小的小品, 对於长篇电影缺乏连贯的掌握.    另一个叙事部分的问题是, 既然定位为一部叙事轻喜剧电影, 却不合时宜的插入了太多的幻想荒诞情节 (如男主角雪中弹钢琴, 最後钢琴造出後的盛大舞蹈表演等), 那些不合时宜的写意, 与整体的叙事风格非常不匹配, 减弱了整体的剧情感.  而结尾部分, 也有着通常中国电影的通病, 似乎就是导演安排一下小女孩表演弹琴, 电影就那么的结束了, 丧失了情节和感情的升华. 更没有首尾呼应~~~   这部电影比较令人深刻的倒是摄影和音乐比较好, 摄影上将中国老工业基地那种破败, 硬冷的感觉掌握的不错, 而音乐特别选取配合的一系列俄罗斯歌曲, 也都挺好听的. 而另一个意外收获, 是知道了 "三套马车" 和 "步步高" 原来都是葬礼曲的事实~     8 .1 / 6 .5 钢的琴 (2011) 影评 (1884) 收藏 (1169)

Radio Bikini (1987)

        介绍比基尼岛核试验的纪录片, 记录了人类进入核时代之前的一瞬. 在人类还不太了解放射性和原子力的情况下, 参与核试验的士兵很多都受到了核污染, 而比基尼岛的岛民们也被迫离开了居住地.    这部纪录片只是 "十字路口作战" 的一份忠实记录, 并没有过多的深入挖掘更多, 感觉导演或多或少的在以 1980 年的知识去试图批判 1940 年代历史的感觉.    本片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受访海军士兵, 片中大部分时间, 他都是以上半身的肖像进行访谈的, 惟独到了接近影片结尾, 导演将镜头一拉, 展现出了因为核辐射造成的他被截去的双腿和变异的手臂. 并且最後的字幕显示在采访结束後没多久他就死掉, 还是挺令人震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