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一月, 2014的博文

生きる (1952)

很早以前看过的一部黑泽明电影, 不过因为看的时间太早以至于我看到很长一段时间才想起来实际是看过这部电影的. 本片的故事大概就是叙述一名干着无聊且无用工作的公务员科长突然得知自己患上胃癌命不久矣後性情大变, 从开始找乐子到追求女性, 但一切似乎无法让他找到活的感觉, 同时家里还要面对试图分夺他遗产的儿子和儿媳, 直到他决心利用最后的日子帮助百姓解决一直在政府部门間被推诿而无法解决的环境问题. 在影片的後半部分中主角去世了, 影片透过众人的回忆和追溯得知他的功劳被副市长助理抢去, 而人们也得知他是死前直到自己患病的, 最后, 虽然同事们嘴上说着要学习他的精神, 但最终他所在的科室又成为了之前一样的浪费生命盖章的部门… 影片本身还是非常好看, 黑泽明的叙事和拍摄手法仍然是一流水准, 不过我觉得本片后半部分略有拖沓, 透过参加葬礼的各人追述的方式似乎也有点讨巧. 影片有一些今日看来刻意营造的对比场景, 比如主角决定帮助百姓一刻背景中青少年唱着 “生日快乐” 歌曲, 似乎象征着主角在生命最后一段时刻的重生, 又或是葬礼上不动声色的儿子, 坐立不安的副市长助理和前来祭拜哭成泪人的妇孺的对比等等. 总之, 也许当时表现手段还沒有今日这样丰富, 如果相关的对比更加自然也许效果会更好. 总的来说, 本片依旧是一部经典作品, 不仅故事好看而且能给予人启迪, 让观众思考生活的意义是为当下而活还是在办公桌前如死去 30 年一样不做任何实事的活着, 本片的取向无疑是批判後一种活法, 并且还顺带讽刺了日本政府机构的官僚和不知悔改. 不过我想两种方式都不应极端, 也许综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态度.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4/04/%e7%94%9f%e3%81%8d%e3%82%8b-1952/

Curfew (2012)

2012 年奥斯卡短片之一, 讲述了准备自杀的男人被小侄女的童真感染到拯救了他和妹妹之间关系的故事. 虽然篇幅很短, 只有 20 分钟, 但故事还不是那么简单, 其中保龄球场馆的舞蹈一幕又有着幻想成分, 画面质素也很不错, 所以看完觉得还可以. 不过全片偏重文艺气质的温吞编排, 就让喜爱刺激观众不那么受用了~ ★★★★★★★☆☆☆ from http://bit.ly/11F7MUW via IFTTT

君よ憤怒の河を渉れ (1976)

1976 年的日本電影, 中國譯名 “追捕”, 因為高倉健的逝世消息今日才傳開到新聞媒體, 觀看也算是對他的一份紀念, 之前已有看過他出演的 “ 南極物語 (1983) “, 覺得非常好. 而本片故事已經事前也有所瞭解, 覺得還不錯, 而看完原版後, 卻又有了更多的體會. 首先, 譯制過程和審片中被切掉的真由美正面裸體, 以及山洞激情部分在原版中自然被全部保留, 可見 1970 年代日本電影風氣已十分開放. 而對許多人津津樂道的中文配音, 我卻從來不感冒, 就算有特色至少那也是二次創作了, 而看完原文版也加深了這一觀念, 原版的配音更為流暢, 自然. 加上配音不可能有做到每個演員一個聲優, 就不可避免的出現同一人給多人配音的情況, 而這在原文版中是不存在的. 今日, 很多人藉著高倉健的逝世而懷念此片, 而我看此片雖然總體很不錯, 不過其實也有一些瑕疵, 比如中間的冗長, 以及逃亡中的第二名女性出現也有多餘的嫌疑等等, 畢竟此片在高倉健的眾多作品中算是比較早期和在日本並不太出名的, 但因為此片在中國的 “歷史地位”, 導致在中國獲得完全超過其應得的評價似乎也不足為奇. 這就有點類似 Searching for Sugar Man (2012) 中的牆裡開花牆外香的情況, 不同的是高倉健之後在日本本土也取得了成功, 只是並非靠此片罷了. 更誇張的是, 本片在中國甚至取得了 “政治地位”, 就連平日反日的糞青五毛們似乎也在此也取得了一致意見, 大加讚賞. 而我看著也似乎是一種對始於 1970 年代的日中蜜月期的另類懷念, 以及對今日日中關係的失望之情的混雜體現形式吧~ ★★★★★★★★☆☆ 下面就請觀賞此片: from http://bit.ly/1EZCoit via IFTTT

Paperman (2012)

一部迪士尼黑白動画短片, 只有不到 7 分钟, 且没有对话. 总体来说是一個温情的奇妙浪漫爱情故事, 画风有着浓郁的迪士尼人物风格, 制作还是非常精良的, 不过篇幅也就那麼长, 除了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也难有更多的挖掘了~ ★★★★★★★☆☆☆ from http://bit.ly/14uB9uK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