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为什么这部片这么出名, 看完实在觉得不是很好看. 影片讲述热爱看书和写诗的主角费迪南被在遇见情人 Marianne 後就逃离了安逸的家庭生活, Marianne 坚持将他称为 Pierrot. Pierrot 与 Marianne 走上了杀人/抢劫/偷窃/偷车的私奔之旅. 两人一路被追杀却得以逃脱, 後来又与 Marianne 产生矛盾, Marianne 拿走了 Pierrot 的五万美元, Pierrot 追上後杀死了 Marianne 和其男友, 最後 Pierrot 也自杀身亡. 全片看完感觉剪辑混乱, 剧情跳脱, 音乐时有时无, 全片画外音中所述的章节也是完全混乱的, 主角两人的关系似乎也难以理解, 他们俩人到底是情人, 恋人还是犯罪同伙或间或有之? 此外还有各种意象的运用, 诸如主人公手中拿的书到底是何用意, 片中穿插的各种顏色的诗句/日记片段又是什么意思? 一切都沒有解释. 片中甚至还打破第四面墙让主人公直接称呼观众, 感觉这是大胆但危险的尝试, 我觉得对于本片来说, 这样的尝试也是失败的. 在影片最後, Pierrot 的自杀也是那麼有创意, 将炸药卷在头上爆头而死, 但这样的创意却与剧情无关, 只是为了猎奇吗? 我唯一能想到的本片优点就是, 这部影片对于顏色的创新性应用和摄影了, 从片中主人公两人驾驶着各种顏色的偷来的车子, 配合法国乡间恬静的景色确实是十分亮眼, 到各种顏色的诗句和手写体以及静态绘画画面的展示确实充满了艺术气息. 但仅依据此点并不能挽救这样一部混乱的电影, 即是是有名导演的作品亦不例外~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4/05/pierrot-le-fou-1965/
1976 年的日本電影, 中國譯名 “追捕”, 因為高倉健的逝世消息今日才傳開到新聞媒體, 觀看也算是對他的一份紀念, 之前已有看過他出演的 “南極物語 (1983)“, 覺得非常好. 而本片故事已經事前也有所瞭解, 覺得還不錯, 而看完原版後, 卻又有了更多的體會. 首先, 譯制過程和審片中被切掉的真由美正面裸體, 以及山洞激情部分在原版中自然被全部保留, 可見 1970 年代日本電影風氣已十分開放. 而對許多人津津樂道的中文配音, 我卻從來不感冒, 就算有特色至少那也是二次創作了, 而看完原文版也加深了這一觀念, 原版的配音更為流暢, 自然. 加上配音不可能有做到每個演員一個聲優, 就不可避免的出現同一人給多人配音的情況, 而這在原文版中是不存在的.
今日, 很多人藉著高倉健的逝世而懷念此片, 而我看此片雖然總體很不錯, 不過其實也有一些瑕疵, 比如中間的冗長, 以及逃亡中的第二名女性出現也有多餘的嫌疑等等, 畢竟此片在高倉健的眾多作品中算是比較早期和在日本並不太出名的, 但因為此片在中國的 “歷史地位”, 導致在中國獲得完全超過其應得的評價似乎也不足為奇. 這就有點類似 Searching for Sugar Man (2012) 中的牆裡開花牆外香的情況, 不同的是高倉健之後在日本本土也取得了成功, 只是並非靠此片罷了. 更誇張的是, 本片在中國甚至取得了 “政治地位”, 就連平日反日的糞青五毛們似乎也在此也取得了一致意見, 大加讚賞. 而我看著也似乎是一種對始於 1970 年代的日中蜜月期的另類懷念, 以及對今日日中關係的失望之情的混雜體現形式吧~
★★★★★★★★☆☆
下面就請觀賞此片:
from http://bit.ly/1EZCoit
via IFTTT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