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一月, 2015的博文

生きる (1952)

很早以前看过的一部黑泽明电影, 不过因为看的时间太早以至于我看到很长一段时间才想起来实际是看过这部电影的. 本片的故事大概就是叙述一名干着无聊且无用工作的公务员科长突然得知自己患上胃癌命不久矣後性情大变, 从开始找乐子到追求女性, 但一切似乎无法让他找到活的感觉, 同时家里还要面对试图分夺他遗产的儿子和儿媳, 直到他决心利用最后的日子帮助百姓解决一直在政府部门間被推诿而无法解决的环境问题. 在影片的後半部分中主角去世了, 影片透过众人的回忆和追溯得知他的功劳被副市长助理抢去, 而人们也得知他是死前直到自己患病的, 最后, 虽然同事们嘴上说着要学习他的精神, 但最终他所在的科室又成为了之前一样的浪费生命盖章的部门… 影片本身还是非常好看, 黑泽明的叙事和拍摄手法仍然是一流水准, 不过我觉得本片后半部分略有拖沓, 透过参加葬礼的各人追述的方式似乎也有点讨巧. 影片有一些今日看来刻意营造的对比场景, 比如主角决定帮助百姓一刻背景中青少年唱着 “生日快乐” 歌曲, 似乎象征着主角在生命最后一段时刻的重生, 又或是葬礼上不动声色的儿子, 坐立不安的副市长助理和前来祭拜哭成泪人的妇孺的对比等等. 总之, 也许当时表现手段还沒有今日这样丰富, 如果相关的对比更加自然也许效果会更好. 总的来说, 本片依旧是一部经典作品, 不仅故事好看而且能给予人启迪, 让观众思考生活的意义是为当下而活还是在办公桌前如死去 30 年一样不做任何实事的活着, 本片的取向无疑是批判後一种活法, 并且还顺带讽刺了日本政府机构的官僚和不知悔改. 不过我想两种方式都不应极端, 也许综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态度.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4/04/%e7%94%9f%e3%81%8d%e3%82%8b-1952/

Chico & Rita (2010)

一部小眾的西語動畫, 寫實的畫風非常獨特, 完全不同於主流動畫風格, 成人化的故事和時而裸露的畫面也讓人更加確定其受眾是成人. 似乎更應該將本片看作是由動畫人物出演的愛情劇更適合. 故事主要以男主角回憶的形式, 講述哈瓦那成長的兩名音樂家之間的愛情故事, 不同的人生際遇讓這對本來非常適合的情侶總是擦肩而過, 最後更因古巴共產革命分隔在美古兩國不能相見, 好在結局是最終一刻終於得以團聚, 而他們最輝煌的時代存留下無盡的美好回憶. 本片情節流暢, 獨特的風格確實很適合本片表達, 又由於是音樂主題電影, 也穿插有不少非常優秀的鋼琴爵士. 似乎看過本片的人並不多, 感覺是被大眾低估的一部優秀作品. 本片情節中有一處不解是, 自始自終一直跟隨男主角 Chico 的好友 Rimon 為何在得知男主角要結婚時陷害他, 因為前面沒有鋪墊, 照實讓人吃驚人心的變化. PS: 有很多時候本片的畫面背景 (如哈瓦那和紐約的廣背景畫面) 繁複到類似真實照片, 好幾次讓我再三確認是畫出來的, 從這點也可看出本片的的獨特風格和繪製的精細程度了: ★★★★★★★★☆☆ from http://bit.ly/1QBzTeD via IFTTT

The Sign of the Cross (1932)

1932 年的一部黑白電影, 故事是在 64 A.D. 暴君尼祿統治期間, 將燒城之事試圖嫁禍並消滅基督徒, 而一名羅馬上層將軍馬庫斯愛上一名基督徒女子的故事. 整部影片長達 2 小時, 分為兩個半場, 看完感覺結構嚴謹, 據說本片原始是話劇, 後來才改編為電影, 可能得益於此吧~ 片中有大量關於羅馬生活的描寫, 後半部又有大段競技場的各項表演, 雖然略覺冗長, 但也不失為一瞥羅馬帝國生活, 期間表現的放蕩物質化的生活也正好與劇情中基督徒克制, 屬靈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 片中還運用了影像和音樂暗示, 彰顯十字架隱秘威力, 與影片標題相映成趣. 影片中男女主角之間對立有愛慕的關係十分戲劇性, 而女主角堅持信仰, 甚至最後讓男主角也歸信了基督的故事也更進一步加深了本片的主旨, 因此本片的宣教性亦十分強烈~ 對本片的主要不滿是結尾過於潦草, 眾基督徒在歌聲中在角斗場面對獅子的一幕本來可以刻畫的更有意義, 比如出現獅子停止食人等神蹟就會比較有趣, 但片中就是讓獅子吃掉人, 另眾基督徒的祈禱和信仰似乎顯得完全無用, 至於男女主角共赴角斗場也太過突然, 且在沒有進一步說明下就結束了全片, 讓人好奇他們的命運以及基督教是否被他們保存下. 感覺此兩點破壞了全片的完整性, 本來我可以給打更高分數的. ★★★★★★★★☆☆ from http://bit.ly/1OXN8Gr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