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希区考克的早期悬疑犯罪作品. 影片讲述了主角进入一栋待售的大宅, 在里面遇到了流浪汉本和一局 “死尸”, 後来又有寻找父亲的隔壁女子从房顶落下. 後来 “尸体” 消失了, 从门外进来两男一女. 又有一名叫谢德雷克的男人将钻石项链藏入厕所, 谢德雷克实际就是从房顶落下女子的父亲, 也就是那具 “尸体”, 他真名也不是谢德雷克而是假扮的. 影片后半段是主角和一众窃贼的火车追逐戏, 喝醉的本获得了钻石项链, “谢德雷克” 声称另一名窃贼是警察, 而未能赶上车的主角在火车後用公交车追击, 最后火车冲入大海, 在救上岸後, 那名窃贼声称自己是名叫巴顿的警察, 但主角这时才透露自己才是真正的警察巴顿, 最后一幕是本戴着钻石项链而结束. 全片看完感觉非常一般, 整个故事过于离奇, 人物繁杂而情节曲折, 故事本身也有瑕疵 (比如犯罪团伙中的那名女性怎么就突然叛变爱上了主角? 又或者本既然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却怎么又会拥有钻石项链?) 总之, 这个故事有点难以让人信服. 原来希区考克也拍过不是很好看的电影啊. 我觉得本片的唯一特色只在于摄影和剪辑, 尤其是本片的火车追击的剪辑部分, 火车前进和车内打斗的戏交替穿插, 非常好的烘托出了紧张的戏份, 能在 1930 年代就做到这种程度真的有点令人吃惊. 摄影上本片融汇了侦探和悬疑元素, 似乎是早期为 “黑色电影” 风格打下基础的作品. 然而, 虽然本片有着这些优点, 却仍然不足以弥补剧情和编剧上的硬伤, 只能算是勉强及格的一部作品吧~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4/07/number-17-1932/
1932 年的一部黑白電影, 故事是在 64 A.D. 暴君尼祿統治期間, 將燒城之事試圖嫁禍並消滅基督徒, 而一名羅馬上層將軍馬庫斯愛上一名基督徒女子的故事. 整部影片長達 2 小時, 分為兩個半場, 看完感覺結構嚴謹, 據說本片原始是話劇, 後來才改編為電影, 可能得益於此吧~ 片中有大量關於羅馬生活的描寫, 後半部又有大段競技場的各項表演, 雖然略覺冗長, 但也不失為一瞥羅馬帝國生活, 期間表現的放蕩物質化的生活也正好與劇情中基督徒克制, 屬靈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 片中還運用了影像和音樂暗示, 彰顯十字架隱秘威力, 與影片標題相映成趣. 影片中男女主角之間對立有愛慕的關係十分戲劇性, 而女主角堅持信仰, 甚至最後讓男主角也歸信了基督的故事也更進一步加深了本片的主旨, 因此本片的宣教性亦十分強烈~
對本片的主要不滿是結尾過於潦草, 眾基督徒在歌聲中在角斗場面對獅子的一幕本來可以刻畫的更有意義, 比如出現獅子停止食人等神蹟就會比較有趣, 但片中就是讓獅子吃掉人, 另眾基督徒的祈禱和信仰似乎顯得完全無用, 至於男女主角共赴角斗場也太過突然, 且在沒有進一步說明下就結束了全片, 讓人好奇他們的命運以及基督教是否被他們保存下. 感覺此兩點破壞了全片的完整性, 本來我可以給打更高分數的.
★★★★★★★★☆☆
from http://bit.ly/1OXN8Gr
via IFTTT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