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七月, 2018的博文

Persona (1966)

没看懂这部 1966 年的瑞典黑白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一名有名的女演员伊丽莎白突然不能说话了, 医疗检查发现她并没有任何身体疾病, 护士在医生的建议下和伊丽莎白一起来到海边的度假屋修养, 期间女护士向不能说话的伊丽莎白透露了很多私人故事, 後来女护士发现伊丽莎白在寄出的信中谈论了她的私事而生气恼火, 可是伊丽莎白仍拒绝发出声音, 女护士之后成了伊丽莎白的替身, 与伊丽莎白丈夫做爱, 照顾孩子, 影片结尾女护士似乎成为了伊丽莎白… 看完觉得这部电影实在太过先锋, 我完全看不懂其中的含义, 整部影片我看懂的似乎只感觉摄影确实非常有艺术气息, 开篇的意识流场景甚至无端插入了零点几秒的大鸡巴更是不知所云, 后面又插入了越南战争中的僧人自焚等当时的世界政治场景, 实在是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 本片的奇怪程度虽然沒有 8½ (1963) 或 Зеркало (1975) 那样对剧情完全不知所云, 但也已经很难理解了, 不知道视与听为何对本片的评价如此之高. ★★★★☆☆☆☆☆☆ PS: 影片结尾出现了一个很像 Zuckerberg 的雕像, 略微有趣… PPS: 本片的全剧剧本可在以下展开找到, 也许看后能让对本片多一点理解也说不定? 伯格曼著:《假面》(全剧剧本)     沈语冰 译          [伯格曼的说明]我不是在通常意义上写电影剧本的。我所写的似乎更像是一首曲子的旋律线,希望在我的同事的帮助下,它能在制作过程中逐渐发展为一首管弦乐曲。在许多方面,我都是不确定的,在某些方面则毫无所知。我发现我所选择的主题非常宏大,而我所写的东西或包含在最后的影片(令人讨厌的想法)中的东西,注定是完全任意的。因此,我吁请读者或观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处理我已经写出的这些材料。          1          我想象着从放映员那里发出的电影光束的透明丝带。标记与画面都被清洗一空,只剩下那光束从银幕上产生出来的颤动着的反射光。从扬声器里我们只能听到扩音机的声音,而扬起的尘土的轻微的声音穿过录音重放装置不断地传出来。          光线确立自己并逐渐加深。不连贯的声音与言语的短暂碎片,像溅起的火花,开始从天花板与墙壁上往下掉。          从这样的纯白中出现了一团云的轮廓,不——是一池水,不——一定是云,不——是一棵枝...

Phantom Thread (2017)

這部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的电影的主线就是一名高级定制服装设计师的爱情纠葛, 看起来纯粹是为了得奖而作, 本片中的高级时装确实也出场了不少. 但本片的剧情实在是感觉不怎么样, 性格乖戾的主角与女主角模特之间的感情发展一开始就不太合常理, 之後两人和主角姐姐的三人关系也十分奇怪, 弄不清之间的逻辑关系. 女主角之後掌握了男主角一旦生病就会在婚姻中依靠她, 从而解决两人情感之间紧张关系的弱点, 开始故意在饭菜中投毒蘑菇, 这让本片情节变得更加惊悚起来, 硬生生的推向了犯罪情节. 于是两人的感情看起来就成了故意互相伤害, 又互相依赖的奇怪关系. 结尾似乎也没有明确的结果, 最後一段是想象还是现实, 或者最後一餐根本是将男主角毒死了? 这些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本片情节也较为拖沓, 两个小时的片长, 前半部分让人昏昏欲睡, 直到投毒才开始有了冲突. 片中的高级定制服装其实看起来也并不值得那样的价格, 这点上反映的上层社会的做作感倒是十分真实. 影片的配乐完全都是清淡的钢琴伴奏, 而且连绵不绝, 除了一小段之外贯穿全片, 这一点倒是很少见. 总体来说, 本片由一定的艺术感, 也有一定的文艺范儿, 但剧情上的问题让本片的观感并不太好, 至少我并没有觉得本片的好处~ ★★★★★★☆☆☆☆ from http://bit.ly/2uZec2B via IFTTT

The Silent Child (2017)

看了這部 20 分鐘長度的 2017 年奧斯卡最佳實景短片, 本片借助一名聾啞女童在家庭教師之間本可通過手語正常交流, 卻被母親因對手語的恐懼而被強制送入正常學校, 從而喪失了絕好的學習機會的故事, 提升了對美國手語的關注. 看完這部短片令人瞭解到原來美國有 70% 的聾啞兒童被送入了缺乏手語教師的正常學校, 這個比例應該比很多第三世界國家都高了. 雖然那些國家可能是出於不同的原因 (如中國). 被送入正常學校又缺乏特別幫助的聾啞兒童自然學習能力就會低下, 在這方面, 本片確實是吸引起到了大眾的關注, 讓人注意到這群弱勢群體的特別之需. 是一部有著社會關懷的影片. 不過畢竟本片是短片, 在結尾悲劇性的女童被送入學校後就結束了, 若拍成長片也許本片可更有深度一些~ ★★★★★★★☆☆☆ from http://bit.ly/2Oa0zFA via IFTTT

Dear Basketball (2017)

這是 2017 年的奥斯卡最佳動畫短片, 以第一人稱致以籃球的一封信的形式, 闡述了湖人隊運動員科比對籃球從小的熱愛和退役感受. 影片全長只有 6 分鐘, 是名副其實的短片. 本片畫風類似手稿草繪, 與以往炫技似的迪士尼製作完全不同, 然而除了故事主角和編劇是備受尊敬的話題人物科比, 以及配樂是 John Walliams 外, 我也沒看出本片在製有更多其它亮點. 也許奧斯卡正是看中了當時的新聞性和對主角的致敬才選擇本片為最佳動畫短片的吧~ ★★★★★★☆☆☆☆ from http://bit.ly/2uDyeiQ via IFTTT

刺痛我 (2010)

一部 2010 年的中国動画电影, 也是因为看过了 大世界/好极了 (2017 ) 之後才看了這部由同一导演之前执导的影片. 本片风格依旧如大世界一般写实, 黑暗, 聚焦于南京城的普通下层百姓生活, 是不适合儿童观赏的動画. 两部動画电影的风格相似程度甚至能堪称是一個系列了. 但我觉得本部虽然拍摄较 “大世界” 更早, 剧情上却更为流畅也更为合理. 没有了大世界那样有点故意无巧不成书的安排感, 本片的剧情更加自然, 更像是真实会发生的事件. 影片借助农村毕业的大学生主角在南京下层生活困窘, 准备回乡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以 50 万元的为线索, 描绘了中国在 2008 年左右的社会实况, 看片过程中可以感受到一些事件明显取材于真实事件, 如扶老人被讹诈, 警察殴打无暂住证的人员, 亦或是当年的经济海啸和欧巴马当选也成为了片中背景. 影片聚焦的南京城社会之黑暗面看起来十分真实可信. 也是对当年中国胡锦涛治下所谓 “和谐” 社会的极佳反讽, 更反映出中国社会普通百姓的精神迷惘, 金钱崇拜以及道德沦丧. 片尾以主角在绝望中纵身一跃嘎然而止, 令人遐想, 之後的字幕所配的左小祖咒的歌曲虽然怪诞, 也正好极其适合本片的气氛, 而且歌词甚至更有政治意味一些, 一些部分让人想起他是不是在致敬当时形象还很好, 参与汶川地震而被中国警方殴打和拘禁的艾未未. 影片的缺陷也几乎和大世界一样, 配音过于死板, 缺乏感情, 虽然方言的运用一定程度减弱了情感的缺失, 但还是降低了影片的观感. 总体来说, 在看过这位导演的两部作品後, 对其风格有了很好的瞭解, 他确实是极少数愿意也能以艺术性揭示中国黑暗一面的导演, 而且其動画和执导风格也非常具有地域性和指向性. 是少数值得以後继续关注的中国导演~ ★★★★★★★★☆☆ from http://bit.ly/2JC5BHA via IFTTT

The Death of Stalin (2017)

看了這部讽刺政治剧, 本片描绘了在 “大清洗” 的高峰期间史达林意外死後, 身边 “同志们” 之间针对权力的尔虞我诈, 以及对苏联黑暗政治现实的反讽, 影片通过对在极权暴政下的人性有着刻骨的揭露, 从夫妻之间为了生存的互相告密到表面同志般的战友实际却互相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後快的权力斗争, 再有就是对苏共高层人人都手中沾满了鲜血这一事实的夸张描摹和在独裁统治下人民只是被利用和被使用的工具的描绘. 本片皆以夸张的表演对之刻画的入木三分. 影片以史达林死后, 赫鲁雪夫被轻视, 到一步步利用局势, 再到联手朱可夫等等发起实质上的政变, 最後法外处死贝利亚再清洗掉身边一切对其权力有威胁之人的过程, 以反讽的表演展现了独裁统治的恐怖. 片中人物口语粗俗, 行为龌龊, 行为变态 (如强奸 7 岁女孩的贝利亚), 也可算是对实际苏联领导人的真实反映了. 影片结束时的字幕部分也非常有趣, 是对历史照片的涂抹过程, 这也是苏联历史上对历史删改中真实发生过的一幕, 看着画面中人物的脸被一個個的涂去或是整个人从画面中消失, 直至全部人物的脸都被涂去, 展现的正是苏联政体对真实历史的颠倒和删改. 而每一笔删改都意味着对当事人的折磨清洗和屠杀. 任何能想及此点的人就不会再对共产党极权独裁政体有任何期待了吧. 也不禁令人感叹民主制度的可贵之处就在於解决了政党轮替问题, 让政权交割不再如历史上的其它制度一样那麼血腥了. 而如今虽然苏联早已消亡, 但其影响下建立的北韩和中共却仍然存在继续着同样血腥変態的政党轮替, 這樣血腥的权力交接也必然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 不推翻它们能行吗? 影片中讽刺這一点上非常完美, 但由於出场人物众多, 需要一些对苏联历史的瞭解才能更好的观看, 另外有些表演过於夸张和神经质, 看起来像是舞台话剧了. 人物的繁杂和过快的语速也时常造成理解上的停顿, 往往要看一段时间才能理解前面一段的内容. 而苏俄历史本身又非常丰富, 本片还是对观众的历史知识有一定挑战的. 如果能在片中交待更多背景就好了, 值得一看的电影~ ★★★★★★★☆☆☆ from http://bit.ly/2uo9niZ via IFTTT

The China Hustle (2017)

看了这部纪录片, 主要讲述的是中国企业自 2010 年起, 在一些美国企业的帮助下大量在美国进行借壳上市, 最终被一系列人仕揭穿, 而大量中国概念股也最终贬值得一文不值的事件. 影片主要通过访谈进行, 采访的人仕包括有先前参与帮助中国企业借壳上市的人仕, 参与这场欺骗之後幡然悔悟的人仕, 也包括做空机构和揭发调查者, 甚至还包括因调查企业真实运营状况被中国警方逮捕骚扰的调查员. 片中暴露出的问题, 可以说是 2015 年中国股灾的诱因之一, 也暴露出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这一过程中大量的不合规问题和欺诈问题. 而本应起到监管和审计作用的政府机构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实际上只是利用书面文档走过场就完成了审批, 最终在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真相被揭漏後, 导致了大量普通美国人的经济破产. 而由于两国间甚少合作, 以及中国政府对此事件的敏感, 而导致的隐瞒, 和根本無人被处罚. 美国参与此事的大公司也是完全仅仅是处罚了事. 总体看来, 真的可以算是一场中美经济上层人仕利用国境之间的法律的灰色地带而进行的一场诈骗合谋, 也彻底击垮了对中国企业在美上市的信誉. 影片虽然只有访谈, 看起来却仍旧惊心动魄, 尤其是揭示中国企业真实运营状况的偷拍, 也体会到在瞭解中国真实经济情况的困难. 不过, 影片在结尾将矛头指向了在美国上市的最大中国公司阿里巴巴这点, 倒是不太令人完全赞同, 也许经过调查确实能发现阿里巴巴确实大大夸大了自己的运营数字, 但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确实数据, 而由于电子商务的特性, 这方面的资料就更难获取, 不过, 就目前来看, 确实是还未找到此方面的证据, 但对与中国相关的股票要小心是一定没错了. 最近, 中国当局进一步收紧了对经济的管控, 瞭解中国真实经济状况的难度和风险进一步在加大. 而从各方面的变化来说, 确实也可以认同中国经济在逐步下滑中, 特别是在美中贸易战之後, 以及中国债务的超量规模, 更加大了中国经济可能大范围崩溃的猜测. 如果真的会发生, 那麼片中所记录的这场欺诈只将是那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事件的前奏之一吧~ ★★★★★★★★☆☆ from http://bit.ly/2MMxT4g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