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为什么这部片这么出名, 看完实在觉得不是很好看. 影片讲述热爱看书和写诗的主角费迪南被在遇见情人 Marianne 後就逃离了安逸的家庭生活, Marianne 坚持将他称为 Pierrot. Pierrot 与 Marianne 走上了杀人/抢劫/偷窃/偷车的私奔之旅. 两人一路被追杀却得以逃脱, 後来又与 Marianne 产生矛盾, Marianne 拿走了 Pierrot 的五万美元, Pierrot 追上後杀死了 Marianne 和其男友, 最後 Pierrot 也自杀身亡. 全片看完感觉剪辑混乱, 剧情跳脱, 音乐时有时无, 全片画外音中所述的章节也是完全混乱的, 主角两人的关系似乎也难以理解, 他们俩人到底是情人, 恋人还是犯罪同伙或间或有之? 此外还有各种意象的运用, 诸如主人公手中拿的书到底是何用意, 片中穿插的各种顏色的诗句/日记片段又是什么意思? 一切都沒有解释. 片中甚至还打破第四面墙让主人公直接称呼观众, 感觉这是大胆但危险的尝试, 我觉得对于本片来说, 这样的尝试也是失败的. 在影片最後, Pierrot 的自杀也是那麼有创意, 将炸药卷在头上爆头而死, 但这样的创意却与剧情无关, 只是为了猎奇吗? 我唯一能想到的本片优点就是, 这部影片对于顏色的创新性应用和摄影了, 从片中主人公两人驾驶着各种顏色的偷来的车子, 配合法国乡间恬静的景色确实是十分亮眼, 到各种顏色的诗句和手写体以及静态绘画画面的展示确实充满了艺术气息. 但仅依据此点并不能挽救这样一部混乱的电影, 即是是有名导演的作品亦不例外~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4/05/pierrot-le-fou-1965/
影片画面比较漂亮, 可以看出摄影器材很好, 片中除了大量的实景展现, 也穿插有一些意象性的画面和以動画形式表达的幻想或故事情节, 这些故事或幻想即是小女孩头脑中的灵感和源泉, 也间接反映了现实, 是十分有趣的一种方式.
影片能在伊朗拍摄出也令人惊讶, 片中虽然看似是做出了霍梅尼政权广受人民欢迎的描述, 但细想来, 却也令人怀疑如今的伊朗对於当时是否有进步, 甚至是更退步了? 从而引发对当时被赶走的沙阿, 是否反而可能更好的疑问, 影片中的政治元素始终若隐若现, 伊朗总体来看, 思想上还是要比中国更自由一些, 至少对于此类政治敏感题材, 依旧可以拍摄反映, 比起中国是连以赞颂的方式表达也被禁止的做法, 依旧表现的更为开明.
★★★★★★★☆☆☆
from http://bit.ly/2REypUt
via IFTTT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