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二月, 2010的博文

生きる (1952)

很早以前看过的一部黑泽明电影, 不过因为看的时间太早以至于我看到很长一段时间才想起来实际是看过这部电影的. 本片的故事大概就是叙述一名干着无聊且无用工作的公务员科长突然得知自己患上胃癌命不久矣後性情大变, 从开始找乐子到追求女性, 但一切似乎无法让他找到活的感觉, 同时家里还要面对试图分夺他遗产的儿子和儿媳, 直到他决心利用最后的日子帮助百姓解决一直在政府部门間被推诿而无法解决的环境问题. 在影片的後半部分中主角去世了, 影片透过众人的回忆和追溯得知他的功劳被副市长助理抢去, 而人们也得知他是死前直到自己患病的, 最后, 虽然同事们嘴上说着要学习他的精神, 但最终他所在的科室又成为了之前一样的浪费生命盖章的部门… 影片本身还是非常好看, 黑泽明的叙事和拍摄手法仍然是一流水准, 不过我觉得本片后半部分略有拖沓, 透过参加葬礼的各人追述的方式似乎也有点讨巧. 影片有一些今日看来刻意营造的对比场景, 比如主角决定帮助百姓一刻背景中青少年唱着 “生日快乐” 歌曲, 似乎象征着主角在生命最后一段时刻的重生, 又或是葬礼上不动声色的儿子, 坐立不安的副市长助理和前来祭拜哭成泪人的妇孺的对比等等. 总之, 也许当时表现手段还沒有今日这样丰富, 如果相关的对比更加自然也许效果会更好. 总的来说, 本片依旧是一部经典作品, 不仅故事好看而且能给予人启迪, 让观众思考生活的意义是为当下而活还是在办公桌前如死去 30 年一样不做任何实事的活着, 本片的取向无疑是批判後一种活法, 并且还顺带讽刺了日本政府机构的官僚和不知悔改. 不过我想两种方式都不应极端, 也许综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态度.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4/04/%e7%94%9f%e3%81%8d%e3%82%8b-1952/

화려한 휴가 (2007)

基於真实事件的电影, 本可以拍出一部伟大的作品, 结果如此严肃的题材却变成了爱情片/偶像片, 可惜了题材了.  PS: 中国也有类似的事件,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拍出电影呢? ★★★☆☆

Ursus e la regazza tartara (1961)

1960 年代意大利拍攝的所謂史詩系列中的一部, 題目的意思是 " Ursus 和韃靼公主". 可能和這部法語電影沒有好的字幕有關, 但看完實在覺得是很爛的一部電影, 情節毫無可看之處, 只有音樂尚稱可以, 實在是稱不上 "史詩". ★☆☆☆☆

Zile fierbinti (1976)

看了这部共产时代的罗马尼亚黑白电影, 片中所谓的 "厂长" 的戏外真实身份是当年罗马尼亚的人民代表, 全片充满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和对观众语言洗脑和愚弄. 虽然表演本身可以算不错, 而且音乐作曲水平很高, 但在思想造诣方面, 这部电影正因为其艺术吸引力起到了更大的美化暴政和散布谎言的作用. 片中对计画经济的辩护在今天看起来不能说不是可笑, 然而在当年却是那些国家的现实, 不愧是为同为共产阵营又为宣传大国的中国当初也要引进这部电影. 6 .9 / 5 .1 沸腾的生活 (1976) 影评 (5) 收藏 (5)

Avatar (2009)

看了这部电影, 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 3D 电影技术的提升令人印象深刻, 偏振光眼镜效果比红蓝立体要好的多. 片中动物和丛林的表现效果尤其好, 丛林中飞跃的光点有令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战斗场景中的子弹和碎片也有弹射到观众面前的效果. 沃辛顿的表演也很帅, 很喜欢这位演员. 不过对於剧情, 这部电影还是有点问题的, 编剧虽然很通顺, 也颇感人 (如 Navi 家园树被炸倒时, 我发觉全场都很安静), 但最终狩猎文明能战胜信息文明和用人力投炸藥的設定很假, 我觉得按照片中设定, Navi 人根本没有一丝可能战胜地球人, 这根本是处於两个不同阶段的文明, 片中这样的弱者战胜的结尾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违反了逻辑和因果关系, 所以只是一种人类童话般的梦想而已. 另外, Avatar 表现出来的一种对自然毫无保留的崇敬也是不太认同, 虽然环保是应该也是必须的, 但这部电影似乎走向一个极端, 表现任何对自然的开采都是破坏了自然, 但不正是因为 Navi 人不懂得合理利用自然才导致战争失败被人类破坏了家园吗? 从片中发现 Navi 人只懂得狩猎, 不懂保育和驯养动物做食物, 这样的社会在现实中很难有进步, 这样的社会不太可能发展出复杂和高效的文明, 片中 Navi 人也几乎就和印第安人一样原始, 导演为了满足观众对弱者的同情, 颠倒了结果, 说服力很不足.  虽然有以上缺点, 不过还是值得一看, 即使是为了 3D 效果也应该. 8 .8 / 8 .5 阿凡达 (2009) 影评 (21884) 收藏 (20666)

艋舺 (2010)

情节非常棒的一部台灣本土电影, 十分精彩, 是一部佳作. 片中那些台灣八十年代景物和正宗的黑道行话, 闽南俚语也十分有趣, 即使不能完全听懂也非常有真实感. 而且导演对人物的刻画非常到位, 编剧的拿捏即合乎情理又出人意料, 而且做到前后多次呼应, 很好看, 我喜欢这样的风格. 十分推荐这部电影. PS:  艋舺 ,又稱 文甲 , 平埔族 凱達格蘭語 「Moungar / Mankah」,台北三市街之一,今名 萬華 ,為 台北市 發源地,其最古老市街在紗帽廚番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之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 清朝 雍正 元年( 1723年 ), 福建 泉州三邑 之 晉江 、 南安 、 惠安 人士渡海來此地搭建茅屋數棟,販賣 蕃薯 為生,而漸成小村落,稱為“蕃薯市”。由於當時平埔族人係以 獨木舟 自 淡水河 上游載運農產品與 漢人 交易;平埔族人稱“獨木舟”為艋舺,此為艋舺地名之由來。 依據 台灣堡圖 , 艋舺 的範圍北至 忠孝西路 ,東至中華路一段( 台北城 西城牆),西至淡水河,南至三水街。現代一般人將三水街以南至縱貫鐵路(鐵路地下後變成 艋舺大道 )之間也當作艋舺的一部份,但是三水街以南至大排水溝(加蓋後變成西藏路)的地段是 下崁庄 。反而忠孝西路以南至貴陽街的地段本屬 艋舺 ,現代一般人卻視為「 西門町 」(這裏戰後屬城中區, 1990年 劃入萬華區)。 7 .7 / 8 .7 艋舺 (2010) 影评 (3182) 收藏 (2871)

Serenity (2005)

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觉得怎么这么不像电影, 反而像电视剧, 看完一查果然是电视翻拍来的... 总体来说情节一般, 有点冗长, 虽然动作场面还比较火爆, 片中的小笑料也挺不错, 但缺乏电影的大气, 怎么看仍然是电视电影. 除了几个场景还挺有感觉, 绝大部分都一般了. 另外片中有很多发音极其不标准的中文对白, 还是有点趣的. 7 .3 / 7 .0 冲出宁静号 (2005) 影评 (222) 收藏 (746)

Sunshine (2007)

非常严谨的一部科幻电影, 看完发现竟是 Danny Boyle 导演. 总体来说, 这部电影非常有科学依据, 大概算是我看过的最严谨的一部科幻片了, 如果技术资金不受限的情况下, 我觉得 NASA 稍加改动就可以将本片的飞船用到类似的任务中, 而且一些细节, 比如金属的气化等, 在影片中描述的也都很到位, 导演是下了心研究过的. 用核弹启动太阳核反应也是很现实, 看见一些不懂的人就这一点纠缠真是无话可说...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夸张視效的人, 也许这部电影的情节不够 "精彩", 其实真正的太空飞行和太空事故都不会很 "精彩", 可以说大概就是本片中这样才是现实. 本片的缺点主要集中在後半部分, 可能因为资金的缘故, 後半部分有发展成怀旧恐怖片的趋势, 所幸导演即时收尾, 让主角钻入分离的核弹坠入太阳表面结束了本片. 说起片中的飞行团队人物, 都有一些小缺点, 但他们为了完成任务而牺牲自己的精神还是十分高尚的, 但这又引起了另外一个问题: 如果在未来真的遇到太阳反应衰减的时候, 还是应该派遣無人飞船完成此类任务比较好 , 而且现在的趋势已经很明显: 载人航天在可见的将来, 重要性将越来越低, 机器可以完成所有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自登月後不再着重发展地球轨道外的载人航空的原因. 7 .2 / 8 .0 太阳浩劫 (2007) 影评 (233) 收藏 (435)

The Island (2005)

之前忘记在哪里看的了, 今天又重看了一次, 挺不错的电影, 追逐场面真是太火爆了, 剧情也挺有意义的, 好像真的是一部被埋没的佳片. PS: 影片中有不少置入性广告, 如 MSN, 通用汽车等, 好像都是最近表现比较烂的企业... 7 .3 / 8 .7 逃出克隆岛 (2005) 影评 (579) 收藏 (1712)

China's Unnatural Disaster: The Tears of Sichuan Province (2009)

PS: eMule 下載:  ed2k://|file|%E5%8A%AB%E5%90%8E%E5%A4%A9%E5%BA%9C.mpg|860989440|79418FB595E46146F0FDD90FDC72EC8A|h=LQWVUUUJHTFYYY2KXKOAEEUXSYKUVZY4|/  PPS: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Ecq-3gCF88 PPPS:  BT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