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012的博文

서울의 봄 (2023)

看了这部背景是 1979 年韩国 双十二政变 的电影, 反映了在朴正熙被暗杀後, 一名正直的首尔警备司令官李泰臣 (原型 张泰琓 ) 抵抗权欲熏心的保安司令官全斗光 (原型 全斗焕 ) 的故事, 描绘了全斗光绑架了陆军参谋总长郑祥镐 (原型 郑升和 ) 到积聚军内团体 一心会 发起政变, 在多番军力调动对抗以及流血甚至全斗焕将对抗北韩的前线兵力调入首尔後, 最后政变得以成功, 影片以少有的主角失败而告终. 片中出现的人物众多, 兵力和官职复杂, 对于不熟悉韩军体制的观众来说, 似乎是一个障碍. 不过影片总体来说剧情还算流畅, 影片将李泰臣的爱国感情表现的不错, 而将全斗焕一众和国防部长等人的丑化也十分明显. 影片很好的传递了当时情况的危急和险恶, 让观众身临其境, 不过我想整个事件虽然是为之后的全斗焕独裁统治打下了基础, 甚至是持续到 1980 年代的光州事件後韩国才民主化, 但就事件本身来说, 其所有参与者都是政府内部和军方人士, 对于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可能並沒有太大的参与感, 甚至编剧在最后一度想透过李泰臣的手来轰炸首尔市中心, 幸好 (?) 他最后被解职, 但也因此全斗光政变成功, 让人感叹一将功成万骨枯以及怀疑到底哪个才是更好的结果? 全片整体品质还算可以, 配乐和服化道都沒有太大问题, 对于想了解那段政变历史的观众, 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了解入口~ ★★★★★★★☆☆☆ PS: 影片中还出现了应该是虚构的类似坦克人的情节, 看来此形象已经成为了良心的代表了~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3/30/%ec%84%9c%ec%9a%b8%ec%9d%98-%eb%b4%84-2023/

Flexing With Monty (2010)

讓人 無語 的 B 級荒誕片, 尺度也非常大膽重口...故事中的兄弟生活在地牢似的健身房裡, 弟弟 Bertin 在籠子裡養了一個喜歡吃香蕉會自慰還會唱詠嘆調的印第安侏儒 (-_-!), 而哥哥 Monty 在前半部分基本就是展示肌肉, 這對兄弟的關係卻看起來更像是主奴, 他們的胡鬧也明顯有性的意味, 另外影片還暗示他們的祖母和他們也有亂倫的關係. 而後半部分, 一個叫 Lilith 的修女躲雨進入了他們家, 修女被哥哥的健壯吸引, 而弟弟  Bertin  發現修女  Lilith  實際是他母親,  Monty  實際是他父親, 於是將 Monty 毒死, 片尾 Lilith 將 Monty 分屍, Berin 和 Lilith 走到了一起...就有趣程度來說, 個人覺得後半部分色情血腥暴力中透出的黑色幽默要好於前半部分, 一些無厘頭的場景挺搞的, 也不敢說隨處可見的符號和隱喻是無意義的. 而這部因為基本沒有室外場景而更類似舞台劇的電影, 地牢似的佈景其實倒也是非常契合本片的黑暗主題. 另外, 這部從 1994 年開始拍攝, 到 2010 年才完成發布的影片, 主角和製作人都已去世, 中途十多年的拍攝應該是對劇情有過修改的, 有前後的對比也就不那麼奇怪了. ★★☆☆☆

Veda (2010)

非常精彩和大气的关於现代土耳其国父的传记电影. 影片从奥突曼帝国的崩坏, 到革命的萌发, 现代土耳其国在欧洲帝国影响的战局下的困难建立, 其中土耳其为现代化付出的努力则更感觉类似日本明治维新, 甚至更为激烈. 这种全社会的变革从政治制度, 服装装饰, 到语言文字的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彻底转变. 将土耳其带入了现代文明, 土耳其也从受欧洲支配的帝国, 变成能受到欧洲原先敌人的赞许的民主国家, Mustafa 因此登上当年时代杂志封面, 在 1934 年获得诺贝尔奖, 幷最终成为现代土国和突厥民族的国父. 全片的开端是从 Mustafa 弥留演起, 从与其从六岁时就在一起的好友和同志的视角, 回忆其一生. 影片将其开明的政治态度和天赋展现出, 同时也描绘了其不幸的家庭和婚姻生活的悲剧, 此段非常吸引人. 更从影片中 "我" 的外界视角, 展现出一般人对他所成事业的景仰, 甚至在影片结尾, 还为 Mustafa 殉葬自杀~ 影片中演员们的表演都很出色, 音乐摄影都很有气场, 还有浓郁的土耳其风情, 不过稍微感觉对成年后的角色, 化妆师没做好过渡, 以至於一出场就是很老的感觉, 不过这只是小问题了~ 推荐观看~~~ 5 .0 / 8 .2 Veda (2010) 影评 (1) 收藏 (2)

पहेली (2005)

很平庸的一部印度电影, 剧情感觉过於草率, 又太过直叙, 本来非常适合抓住观众的故事, 转折都没编写的很好. 开始的几個鬼魂场景还比较有新意, 但在後面却也没有继续下去, 更不用说深层次的内涵了. 另外, 本片的演员也不好看, 甚至连一向擅长的歌舞都不够好, 也许全片只有一首曲子还算能入耳, 其余的歌舞虽然表演卖力, 但一听就就知道是为了凑数量而加入的大路货. 稍让人欣慰的是, 本片没有普通印度电影那样长, 只有 2 小时, 观众不必一直受折磨下去. 总得来说, 本片制作的比较粗糙, 全片看完就像白开水一般的平淡, 不推荐观赏~ 8 .1 / 5 .0 谜 (2005) 影评 (10) 收藏 (38)

1492: Conquest of Paradise (1992)

影片讲述 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冒险旅程, 也是哥伦布半生的传记. 全片拍摄的很流畅, 能体会到在中世纪进行此类冒险航行的革命意义和无畏精神. 更有不变的政治斗争和贪婪本色. 当然本片最大的亮点毫无意外的是配乐了. Vangelis 荡气回肠的电影主题曲虽然早已听过无数遍, 但这部电影却一直没有看. 现在看完, 觉得有几部分的电影画面和配乐简直是 完美的配合 . 音乐既蕴含了有中世纪的迷信黑暗和越洋航行的挫折和困苦, 也有文明理性萌芽, 启航和发现新世界的喜悦. Vangelis 真是天才~ 推荐喜爱历史传记题材的观赏本片~ 7 .6 / 8 .5 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1992) 影评 (19) 收藏 (145)

Güneşi Gördüm (2009)

  很精彩的一部土耳其电影, 通过多重对比展现了土耳其内战给土耳其人内的库尔德人带来的苦难, 也间接探讨了个人自由, 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和政治制度等问题. 影片可以说是以多线索的故事线进行的, 而起点是在土耳其政府军和恐怖分子交战中心的一处小村庄, 村子裡的人们面对绝境, 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也带来了不同的命运, 有些老人死也要留下, 而一些前往伊斯坦布尔试图融入大城市生活, 另外一些试图偷渡到了挪威. 在伊斯坦布尔生活的一家, 是影片着墨最多的部分, 而他们的遭遇也是一幅令人心痛的悲剧, 从开始的城市生活的兴奋和热情, 到妻子因为生儿子的压力而患上疾病, 而生病後家中唯一的男婴又被不懂事的姐姐放入洗衣机裡而死, 而另一位叔叔因为异装癖得不到社会认同在伊斯坦布尔成了变装女王, 被二个哥哥追杀, 最後实现了他的自我预言, 也切合了本片的英文标题, 在太阳升起时枪击死去. 在片尾, 这家人做出了回到战火纷飞的村子的决定, 让人无限遐想他们的命运. 而非常对比性的则是偷渡到挪威的一家, 从开始的蛇头们的压榨, 到偷渡时差点被闷死, 却在挪威意外发现了一個天堂, 在听到申根条约的无国界化时发出由衷的感叹, "在土耳其出镇都会被盘查", 更让他们不可思议的是, 在奥斯陆获得难民身份後, 挪威政府竟然向不工作的他们提供每月生活费, 以至于他们在听到说 "国家" 时条件反射的以为和土耳其政府一样是要他们做可能要了性命一般的事, 在确认了多次後才真的相信. 最後政府还给在游击战中地雷炸断腿的儿子安上了假肢, 找到了在超市的工作, 并逐渐融入了挪威社会. 整部电影的可讨论点虽然非常多, 但导演拍摄的很有条理, 各个场景间的过度也十分自然, 没有繁杂的感觉, 也幷没有刻意宣传什么, 却在画面中展现出了导演对土耳其历史和社会的看法. 本片的摄影也很棒, 尤其是挪威一段对跨海大桥和高山湖水的镜头真的很美. 演员表演真实动人, 一些凄惨的场景都演的十分到位. 值得推荐~~~ 8 .2 / 7 .9 战火重生 (2009) 影评 (14) 收藏 (34)

Marketa Lazarová (1967)

看得昏昏欲睡的捷克黑白电影...全片分为上下部分, 3 小时的长度充满了梦幻般镜头剪辑和画外音似的对话. 不否认这部黑白摄影很美, 中世纪清唱音乐都很有艺术感, 也有几处戏剧冲突挺抓住人心, 但其余的部分却也太催眠了吧? 尤其是接近结尾, 女主角在修道院发愿一段, 长达接近十分钟的发愿过程反复咏诵, 不知道有几個观众会完全没有快进的念头? 影片的情节实际并不复杂, 但导演却选择了非常奇怪的表现方式, 如做梦般的镜头穿插在其中, 还有剧中人不张嘴用画外音为人物 "配音" 的奇异风格都让这部电影难以接近大众. 加上长度失当, 於是一部本来很艺术的电影就成了催眠佳作了~ 7 .8 / 4 .2 乱世英豪 (1965) 影评 (5) 收藏 (61)

时光网日志的导出

鉴於 mtime 經常的無理刪除, 現特此公開日誌導出程序, 請前往  https://github.com/Mosesofmason/mtimeblogexport  检出. 程序很爛的原因是因為原本只是為我自己而寫的, 而我也只是為了可用, 幷没有考虑复用性. 所以如果你想導出自己的日誌, 可能需要下載後進行適當修改 (特別是作者和描述那部分), 不過框架是不變的. 程序需要 Python 2.x 運行時環境, 如果没有需要先安装 Python. 導出後存為一個 .xml 文件, 你可以將這個 xml 存檔導入其他 Blog 中, 如 Wordpress. 而另一個文本档案是备查的日志.

The Wedding Planner (2001)

      标准的好莱坞轻喜剧, 了无新意, 讲述婚礼策划人自己碰到的婚礼和爱情问题, 属於看了开头基本就能猜出结尾的那种故事, 詹妮弗洛佩兹的表演中规中矩, 音乐也同样是毫无特色. 总之全片就是属於没任何优点也没重大缺点的类型. 只是故事还算轻松, 有些笑点虽然俗烂, 但看到时仍然会发笑, 不过看完也就不剩下什么了~~~ 6 .8 / 5 .3 婚礼策划者 (2001) 影评 (29) 收藏 (133)

The Lady (2011)

      非 常 精 彩 的 一 部 電 影 ,   強 烈 推 薦 ,   全 片 講 述 了 昂 山 素 季 是 如 何 從 一 名 不 關 心 政 治 的 家 庭 主 婦 ,   到 義 無 反 顧 化 身 緬 甸 民 主 燈 塔 ,   進 而 不 屈 不 撓 奉 獻 一 生 幸 福 的 傳 奇 故 事 .   影 片 從 昂 山 的 家 庭 入 手 ,   結 合 緬 甸 詭 譎 的 軍 人 政 治 ,   將 集 權 政 權 對 人 民 力 量 的 殘 酷 鎮 壓 又 恐 懼 人 民 自 由 表 達 的 瘋 狂 展 現 的 淋 漓 盡 致 ,   而 昂 山 素 季 也 為 此 犧 牲 了 原 本 甜 蜜 的 家 庭 ,   丈 夫 也 因 常 年 阻 隔 在 兩 地 而 患 上 癌 症 早 早 去 世 ,   而 緬 甸 當 局 開 出 的 條 件 僅 僅 是 她 離 開 緬 甸 就 隨 時 給 她 自 由 ,   如 果 沒 有 強 大 的 信 念 支 撐 ,   是 不 可 能 堅 持 為 緬 甸 自 由 鬥 爭   2 0   多 年 的 .   影 片 在 處 理 這 些 苦 難 的 表 達 上 十 分 到 位 ,   期 間 短 暫 的 獲 得 諾 貝 爾 和 平 獎 的 幸 福 時 刻 也 處 理 的 很 棒 ,   讓 人 感 動 .        表 演 上 ,   D a v i d   T h e w l i s   堪 稱 是 老 戲 骨 ,   表 演 完 全 不 留 痕 跡 ,   是 很 喜 歡 的 實 力 派 演 員 之 一 ,   而 楊 紫 瓊 的 更 簡 直 是 將 昂 山 素 季 演 活 了 ,   不 僅 神 態 外 貌 幾 乎 和 真 實 的 昂 山 素 季 一 樣 ,   更 做 到 表 演 中 的 感 情 流 露 真 實 動 人 ,   舉 手 投 足 的 氣 質 亦 十 分 一 致 .      非 常 可...

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 (2011)

      在本集中, 故事當然是要交代出草最終失敗的大結局, 還有各個大小人物的最終命運, 看完覺得賽德克人是殘忍中透出勇猛彪悍, 莫那魯道就是其代表, 他們的反抗雖從一開始就沒有成功的希望, 但即使如此也不惜以男人戰死, 婦女兒童自盡的方式做出鬥爭, 但主流解讀非要將此定位為反抗日本的鬥爭卻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誤讀, 因為只要看過電影就知道, 賽德克人即使是對付本土異族的反抗也是非常激烈, 手段也非常殘忍的, 日本人在他們的眼中只是另一種侵占了他們獵場的異族而已, 並不是一些人一廂情願解讀成的為國家而戰的反侵略英雄, 賽德克人處決的手法甚至更原始. 這樣的戰爭在賽德克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 只是這次的異族正好是裝備先進的日本人而幾近滅族. 而面對現代化武器, 賽德克人的凶悍程度能連日本對手也感嘆, 在賽德克人身上發現了喪失已久的, 在日本稱為武士道的那種精神, 這才是賽德克人反抗的本質.   而日本方面, 在定居點被賽德克人屠殺滅門後, 一點點憑藉現代武器和分化政策最後終於打敗了賽德克人, 但原先試圖建立共融的夢想也就此破滅, 其代表就是片中的小島. 一開始, 小島是為數不多的學習原住民語言成為原住民朋友的日本人, 但在賽德克人出草, 小島的家人都被殺死後, 小島轉變成了對原住民最殘忍的人. 此外夢想破滅的還有花岡一郎和花岡二郎, 作為原住民身份原先試圖融入現代文明的他們, 因為突如其來的民族對抗, 無法做出是天皇的子孫還是賽德克人的子孫的抉擇, 而雙雙攜家眷自盡的結局, 賽德克人亦最終被趕入封閉的島上生活, 原有聚集地被燒光, 也不再有日本人為他們建立學校, 郵局, 醫院, 運動場...這些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和事件, 也都是在文明碰撞中產生的悲劇.   全片拍的是非常不錯, 第二部分水准基本維持在和上集一個水平線上. 本集中的戰爭場景大大增加, 槍彈爆炸和血腥場景也都比第一集多出很多, 結尾部分稍微有點拖沓了. 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   8 .3 / 8 .1 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2011) 影评 (54) 收藏 (296)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 (2011)

      看了賽德克·巴萊之上集太陽旗, 觉得是拍的非常不错的一部电影, 电影的这一部分是从 莫那鲁道 的青年说起, 到雾社事件开始反抗结束, 穿插了原住民民族间彪悍的血腥冲突, 日本同时带来的殖民化和文明化, 民族间的融合, 以及 莫那鲁道 决定反抗的由起. 虽然长达 2 个半小时, 但基本是一气呵成, 非常精彩.    导演在描绘 莫那鲁道 时, 幷未避讳赛德克族的原始和残忍, 也没有将双方刻画为彻底的黑白对立, 片中既有对日本殖民化的细节和日本对赛德克族人的歧视性遭遇的展现, 同时也展现了在日本人中, 也有真心学习原住民语言和文化的, 也有与赛德克族结为家庭的日本人; 而赛德克人在出草後的杀戮中, 也有连自己老师和妇孺也不放过的青少年, 赛德克族的砍头式血祭也都有真实的展现.   片中的次要主角 花岡 一郎 和 二郎 的角色在这一部分应该还主要是在为下集做铺垫. 作为原住民身份的 花冈 兄弟凭借個人努力成为日本警察, 但认同感却在他们身上产生矛盾的困扰. 一方面是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但另一方面又是对自己族人的血缘無法割舍. 相信在第二集中将会有精彩的表演.   本片的表演非常不错, 稍微感觉青年时代的 莫那鲁道 表演有点做作, 还好那部分时间不长, 后面的中年 莫那鲁道 演绎的很好, 摄影和音乐都很大气, 配合上赛德克族传统歌舞, 向观众展现出了南岛民族的独特民族性. 台灣中部山区的风光亦十分优美, 很值得一看~  8 .4 / 8 .5 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 (2011) 影评 (152) 收藏 (520)

让子弹飞(2010)

      实在弄不懂中国电影怎麼成了這個様子, 各种无厘头和玩弄语言游戏似乎已是渗入骨髓无可救药, 而整体剧情上却同时又那么肤浅, 無聊, 乃至让人厌恶. 导演和编剧往片中不断掺杂看似高深的对白和玩弄技巧的做法, 就如同往一道本来原材料就已经败坏变质的菜中, 不断的加味精一样, 也许一开始能掩盖住菜肴的恶臭, 但多吃几口就会发现本质已经腐烂.    而就技巧上说, 本片的拍摄也不是很吸引人, 很多喷血或砍杀镜头让人想起是对日本 B 级片的拙劣模仿 (甚至还出现了介错!), 然而又没有学到日本电影对感情的细腻描写, 或是对情节精益求精逐步推进; 镜头语言上, 本片又类似早期香港电影的快速无厘头搭配. 造成的结果就是一個四不像, 只是一堆技巧的堆砌, 這樣卖弄技巧的杂烩竟然还有那么多人吹捧, 实在是觉得要麽是被技巧所蒙蔽, 要麽就是大部分人根本没有对好电影的基本分辨力.   本片惟一稍微出彩的地方也许就是主角姜文的表演了, 还算是展现了主角的性格和气场, 不过其他角色或是表演的太差, 或是剧本编排的太烂, 所以就他一個人, 仍然無法挽救这部电影的失败. 8 .5 / 4 .2 让子弹飞 (2010) 影评 (14395) 收藏 (5427)

Howl (2010)

  根据真实历史, 通过对垮掉派诗人 Allen Ginsberg 作品在法庭上受审是否为淫秽作品一案, 穿插 "嚎叫" 诗朗诵和模拟访谈, 展现了 Allen Ginsberg 决心真实展现自己心灵和垮掉一代们的生存状态, 打破社会对文学作品的默认期待的藩篱; 也通过法庭辩论和法官之口, 说明了维护出版自由, 抵抗审查制度的必要. 全片的结构比较有趣, 由彩色, 黑白, 动画三部分组成, 分别对应了法庭辩论, 历史回闪, 和诗朗诵. 演员表演的很好, 影片中的一些句子也十分发人省思, 如: "如果一個人必須捨棄他的詞彙, 而採用中性的、無傷大雅的委婉說法, 則言論和出版的自由還存在嗎?一個作家應該被允許, 真實的表達他的想法, 並用他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 (淫者见淫) 等.  本片的缺憾是编剧不够戏剧性, 基本算是平铺直叙, 法庭部分缺少高潮的张力感, 不过即使如此, 也算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了~ 7 .6 / 7 .5 嚎叫 (2010) 影评 (138) 收藏 (480)

Брэсцкая крэпасць (2010)

    根據真實歷史改編, 講述蘇俄紅軍對抗納粹德國在布列斯特要塞殊死對抗故事的俄國電影. 看完感覺還不錯, 尤其是對於戰爭場面的還原感十分到位, 各種爆炸對戰場景比較真實, 片中演員們的表演也將那種明知會戰敗, 卻仍舊抵抗到最後一滴血的堅持精神展現淋漓盡致, 而這確實也是真實的歷史, 在受到德軍突襲的情況下, 明斯克附近的布列斯特要塞已然成為了德軍海洋中的一爿孤島, 但紅軍的抵抗卻持續了近一年時間. 影片整體感覺拍攝的不錯, 故事比較流暢, 音樂也挺好. 看完本片, 在覺得紅軍保衛國家的精神固然值得稱賞的同時, 亦因為對戰爭場面的殘酷還原反而讓人感覺這是兩個集權政權的爭鬥. 士官們和民眾不過是更上層政治運作的炮灰和工具, 只是在以民族主義的角度看, 紅軍更多是正義的一方罷了, 從個人在本次戰爭中的行為層面看, 紅軍也確實更具有值得尊敬的方面, 但如果換到整個人類史的視角, 實際上雙方沒有本質的差別, 並非是如二戰大戰場上的進步與黑暗的對決, 反而更像兩隻蟻羣為爭搶地盤而進行的廝殺~ 因此諷刺的是, 本片越真實的反映了戰爭場景, 也就越降低了本片試圖塑造人物的吸引力. 當然這在現今的俄國幷不是太大的問題就是了~~~ 7 .6 / 7 .2 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2010) 影评 (160) 收藏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