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四月, 2014的博文

Persona (1966)

没看懂这部 1966 年的瑞典黑白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一名有名的女演员伊丽莎白突然不能说话了, 医疗检查发现她并没有任何身体疾病, 护士在医生的建议下和伊丽莎白一起来到海边的度假屋修养, 期间女护士向不能说话的伊丽莎白透露了很多私人故事, 後来女护士发现伊丽莎白在寄出的信中谈论了她的私事而生气恼火, 可是伊丽莎白仍拒绝发出声音, 女护士之后成了伊丽莎白的替身, 与伊丽莎白丈夫做爱, 照顾孩子, 影片结尾女护士似乎成为了伊丽莎白… 看完觉得这部电影实在太过先锋, 我完全看不懂其中的含义, 整部影片我看懂的似乎只感觉摄影确实非常有艺术气息, 开篇的意识流场景甚至无端插入了零点几秒的大鸡巴更是不知所云, 后面又插入了越南战争中的僧人自焚等当时的世界政治场景, 实在是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 本片的奇怪程度虽然沒有 8½ (1963) 或 Зеркало (1975) 那样对剧情完全不知所云, 但也已经很难理解了, 不知道视与听为何对本片的评价如此之高. ★★★★☆☆☆☆☆☆ PS: 影片结尾出现了一个很像 Zuckerberg 的雕像, 略微有趣… PPS: 本片的全剧剧本可在以下展开找到, 也许看后能让对本片多一点理解也说不定? 伯格曼著:《假面》(全剧剧本)     沈语冰 译          [伯格曼的说明]我不是在通常意义上写电影剧本的。我所写的似乎更像是一首曲子的旋律线,希望在我的同事的帮助下,它能在制作过程中逐渐发展为一首管弦乐曲。在许多方面,我都是不确定的,在某些方面则毫无所知。我发现我所选择的主题非常宏大,而我所写的东西或包含在最后的影片(令人讨厌的想法)中的东西,注定是完全任意的。因此,我吁请读者或观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地处理我已经写出的这些材料。          1          我想象着从放映员那里发出的电影光束的透明丝带。标记与画面都被清洗一空,只剩下那光束从银幕上产生出来的颤动着的反射光。从扬声器里我们只能听到扩音机的声音,而扬起的尘土的轻微的声音穿过录音重放装置不断地传出来。          光线确立自己并逐渐加深。不连贯的声音与言语的短暂碎片,像溅起的火花,开始从天花板与墙壁上往下掉。          从这样的纯白中出现了一团云的轮廓,不——是一池水,不——一定是云,不——是一棵枝...

Her (2013)

沒想到是一部軟科幻, 風格也十分強烈, 對未來的描繪採用的是 1970 年代的化妝和銀幕風格加以展現. 講述的是與虛擬技術人格進行戀愛的故事. 影片對於未來的展現不是硬科幻那種以機械和奇異景觀的視覺盛宴, 也不是一些反烏托邦影片式的勸世寓言, 並沒有遙遠無邊的想像, 而是以一種十分可信的現實主義的角度加以詮釋的, 片中的場景雖有誇張, 但看起來仍是在未來某一天確實可以達成的日常科技. 即便如此, 不意味著影片沒有對科技的思考, 片中對各種虛擬技術的展現用意明顯. 也與一些影片對科技的完全正面或負面的態度不同, 主人公與虛擬人物的戀愛故事, 更是直接體現了人機互動的可能性. 這種科技有好有壞, 有巨大的可能性也有其局限性. 本部影片就是導演給故事主人公, 以及目前還沒有這些科技的觀眾的一次體驗之旅, 至於是否接受此類科技, 就交由觀眾自己思考了. 看完覺得拍的不錯, 但也不是沒有缺點, 整體節奏有點慢了, 後半部分略顯拖沓, 結尾對於操作系統的離去的解釋略顯潦草, 而且比較缺乏實感, 全片最缺乏可信度的地方也在此, 即使編成系統要升級也比這種解釋要好, 不知道導演是怎麼想的, 如非因為這些缺點, 影片評價應該可以更高的~ ★★★★★★★☆☆☆ from http://bit.ly/1hYRxrW via IFTTT

Mr Hublot (2013)

本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是关於强迫症患者 Hublot 先生收养小狗变大狗的温馨故事, 虽然一直不太明白最佳动画短片的评判标准在哪里, 不过在短短 10 分钟内, 本片将强迫症细节的发笑描摹, 对观众的悬疑, 和结尾的解惑一丝不拉且有趣的呈现, 确实是做到了五脏俱全! 人物形象古怪又合理, 带有浓重的蒸汽朋克特色, 还是挺不错的~ ★★★★★★★☆☆☆ from http://bit.ly/1jlIdN3 via IFTTT

天注定 (2013)

一部由幾個故事鬆散組合的中國電影, 卻都以暴力結尾. 看完感覺, 第一第二個故事還是比較有趣的, 開頭充分的調動了觀眾的好奇心, 第一個故事敘述的技巧和劇本的優秀編排, 本來令我對故事的進展抱有比較大的期望, 特別是第一個故事和第二個故事的過度與開頭又相關, 更加深了我的好奇心, 但不幸的是, 導演僅僅只將這種關聯作為故事敘述的過渡, 實際沒有更深的關係. 就算是此種過渡, 在導演講述第三個故事和第四個故事時, 都已經被完全拋棄了. 因此造成的後果就是, 後面的兩個故事的突兀出現. 更糟糕的是, 在這種劇情安排的先天缺陷下, 導演似乎想盡辦法弄出某種 “聯繫”, 但因其內在情節除了悲劇的暴力性結局, 似乎完全是不相關的. 因此, 這樣的努力反而造成影片的碎片感很強, 越到後面就越是如此, 看完全片, 給觀眾的感覺不是看完了一部完整的電影, 而是幾部短片的合集, 雖然這些短片製作還算精良… 技術上, 本片的演員和製作都令人滿意. 精緻的攝影和方言以及戲劇的應用給本片增加了民族特色. 化妝和人物的塑造做的很好. 但是, 本片反映出的思想不令我滿意. 片中的故事雖然多以下層人物生活為視點, 折射出當今中國混亂社會中, 或掙扎或反抗或苟且或努力後放棄的底層人物的悲慘生存狀態, 以及與權勢階級的強烈對比, 且各故事的悲劇性結尾也算是一種社會關懷, 但導演對造成此種暴力悲劇的明顯社會制度因素熟視無睹, 反思的成果竟然就是片名的 “天注定” 三字, 這實在是偷懶或者乾脆就是怯懦的行為. 也就是當今中國電影導演的內心折射. 而此種 “天注定” 似的心態, 也就造就了默默忍受各種不公平制度性迫害的下層民眾, 以及為所欲為的權勢階層的更加肆無忌憚. 而當此種剝削無法忍受時, 就出現片中一再反复出現卻毫無意義的暴力性結局, 雖然這種暴力抗爭雖然看起來很爽, 但如本片結尾所展現的那幕一樣, 殺死了廠長, 廠長的老婆成了新的公司主管, 第三個故事中殺了客人的前台小姐應聘加入了這間公司. 而根本的不公平和腐敗性的制度並沒有任何改變, 如果繼續拍下去, 難道這間公司就不會再誕生出另一個報復的前台小姐嗎? 我想那是必然的. 因此, 我認為, 此片正是這種順民 “正義” 思想的完美體現, 卻對改變這一現實乃至實現真正的正義毫無作為. 而擁有這種思想的導演所拍攝的電影, 也正是中國導演乃至中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