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16的博文

서울의 봄 (2023)

看了这部背景是 1979 年韩国 双十二政变 的电影, 反映了在朴正熙被暗杀後, 一名正直的首尔警备司令官李泰臣 (原型 张泰琓 ) 抵抗权欲熏心的保安司令官全斗光 (原型 全斗焕 ) 的故事, 描绘了全斗光绑架了陆军参谋总长郑祥镐 (原型 郑升和 ) 到积聚军内团体 一心会 发起政变, 在多番军力调动对抗以及流血甚至全斗焕将对抗北韩的前线兵力调入首尔後, 最后政变得以成功, 影片以少有的主角失败而告终. 片中出现的人物众多, 兵力和官职复杂, 对于不熟悉韩军体制的观众来说, 似乎是一个障碍. 不过影片总体来说剧情还算流畅, 影片将李泰臣的爱国感情表现的不错, 而将全斗焕一众和国防部长等人的丑化也十分明显. 影片很好的传递了当时情况的危急和险恶, 让观众身临其境, 不过我想整个事件虽然是为之后的全斗焕独裁统治打下了基础, 甚至是持续到 1980 年代的光州事件後韩国才民主化, 但就事件本身来说, 其所有参与者都是政府内部和军方人士, 对于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可能並沒有太大的参与感, 甚至编剧在最后一度想透过李泰臣的手来轰炸首尔市中心, 幸好 (?) 他最后被解职, 但也因此全斗光政变成功, 让人感叹一将功成万骨枯以及怀疑到底哪个才是更好的结果? 全片整体品质还算可以, 配乐和服化道都沒有太大问题, 对于想了解那段政变历史的观众, 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了解入口~ ★★★★★★★☆☆☆ PS: 影片中还出现了应该是虚构的类似坦克人的情节, 看来此形象已经成为了良心的代表了~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3/30/%ec%84%9c%ec%9a%b8%ec%9d%98-%eb%b4%84-2023/

攻殻機動隊 新劇場版 (2015)

看了這部 2015 年的「攻殻機動隊 新劇場版」動畫, 感覺並不十分精彩, 導演為了表現未來的科技和主要人物之間的電子腦交流, 採用了一些非常抽象的表現方式, 時而快速的場景切換和畫面動作讓人如墜入雲霧之中. 影片人物眾多, 劇情又比較複雜, 日式對白中很多又不會說的十分詳細, 理解起來就更費腦了. 若觀眾事前不對攻殻系列有所瞭解, 甚至劇情為何都讓人理解困難了. 影片中人物的交流方式基本都不動嘴的表達, 雖然是劇情需要, 但看起來還是比較奇怪, 也令人懷疑是畫家們為了省錢做出的設定…而對電腦網絡, “義體", “電子腦" 等抽象概念的表達, 在片中的形式紛亂複雜, 可以看出確實花了很多心思, 然而並非是看過一眼就能領會的, 從這點講, 似乎有些失敗. 片中人物形象除主角外似乎亦較模糊, 出場人物太多, 感覺應該精簡一些. 音樂和作畫水平亦屬一般, 沒有亮點, 整體感覺本片不如之前的 攻殻機動隊 2.0 (2008) 來的好~~~ ★★★★★★☆☆☆☆ from http://bit.ly/2hGeOlZ via IFTTT

我们诞生在中国 (2016)

看完了這部中国和迪士尼合作拍摄的纪录片, 影片主要通过五种中国动物 (雪豹, 熊猫, 藏羚羊, 金丝猴, 丹顶鹤) , 而更主要的是其中四种 (雪豹, 熊猫, 藏羚羊和金丝猴) 在中国分明的四季下的生活形态, 展现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 本片画面無可指摘, 精细的显现和难得一见的动物行为甚至如雪豹這樣本身就难得一见的动物被摄影师们一一记录. 而持续的记录也展现了一致的生存故事. 确实是一部很棒的记录. 然而, 片中的中文旁白文案和配音却都令我感觉不太满意, 听说旁白还是中国的一位明星, 但其配音感觉连入门都没掌握, 忽而有气无力忽而不标准的发音让人难以将心情集中在其所述之上, 而又有些情况下演绎的又过于用力, 额外的感情又让這部纪录片的纪实性质受到损伤. 特别令人诧异的是, 影片中旁白两次将青藏高原称为青海高原 , 感觉文案作者就是从百度上搜索抄来的错误结果而且完全没有经过校对, 又缺乏基本的地理常识, 而且错了两次, 这种错误在纪录片中出现实在是太不应该, 大大拉低了本片的整体水平. ★★★★★★★★☆☆ from http://bit.ly/2hpdtjr via IFTTT

Metropolis (1927)

這是一部 1927 年的德国黑白默片, 影片奇异的将史诗, 科幻, 工业和宗教元素整合为一体, 真的有点像星球大战的原型呢. 影片默片的表演形式和如今的有声电影不太相同, 而本片更采用了在默片中也不多见的舞台效果, 开篇的工人换班的对比, 以及地下城中工人忙碌的动作和机器的灯光和蒸汽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大量采用了传统故事尤其是圣经故事中的隐喻和借鉴. 片中一名上层阶级之子为了下层女子而成为底层人民 “救世主" 的故事似乎是圣经出埃及记的翻版, 而片中名为新巴别塔的摩天大楼的建造在影片中直白的借 “预言者" 玛丽亚之口复述了巴别塔建造的失败, 此外邪恶玛丽亚机器人的形象也直接引用了圣经启示录中的大淫妇的故事, 七宗罪的故事更是信手而来. 影片还塑造了疯狂科学家和愤怒暴民的原型, 烧女巫一段又有法国民间故事的味道, 真的是集各流行元素在一身. 好的故事还需配上好的影像, 本片的视效在近 100 年前应该也是十分先进的, 包括空中飞机或是机器人变身的画面都堪称经典, 地下工业城城市氛围的塑造令人想起 Blade Runner (1982) 中压抑的都市. 不过片中对未来的场景也有作者没想到的, 比如, 在未来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工人了, 机器已可以取代大部分工人的工作 (同时省下的人力并不会让上层阶级更就照顾下层的生活), 影片结尾上层阶级的救世主的父亲 Fredsen 和工人代表在 “救世主" 的帮助下 “和解" 的一段说教味道也浓厚了些. 虽然本片拍摄于 1927 年, 却似乎预言了工业崛起後由于贫穷导致的无产阶级暴民的崛起过程. 而专制的大都会仿佛又有德国集中营的味道, 德国对纪律的追求这個可以认为是民族性之一的特性在片中也时有闪现. 而同时代的美国默片中就几乎不会看到这麼压抑的场面. 此外, 结合最近中国出版的一部名为 “北京折叠" 的作品, 似乎创意设定就与本片及其类似, 而无论是本片或中国小说, 虽然表面上是幻想, 但也反映了时代精神和社会心理, 因此这一巧合的出现真的让人不禁想知道, 这是否说明中国也在走着 1920 年之後德国的老路了. ★★★★★★★★★☆ from http://bit.ly/2hrZOeh via IFTTT

浪漫殺手自由人 (1990)

這部 1990 年的香港電影是根據 1986~1988 年的日本漫畫 クライング フリーマン 改編而來,故事講述一名日本暴力団 “山田組" 的老大的養子 “自由人" 為父報仇, 發現其實是被本団內部人陷害, 以及一名未經世事的女大學生意外捲入其中並與主角 “自由人" 發生感情的故事. 影片故事通俗, 節奏明快, 屬於比較標準的 1990 年代香港片風格, 穿插的大量武打動作元素也以視覺刺激為重, 整體來說注重外在形式而疏於內心, 男女主角的愛戀關係發展在這樣的敘事下就感覺比較奇怪, 而報仇的故事相對來說還比較精彩, 不過以今日的觀點來說, 屬於仔細想想就能猜到的範圍, 也許當年還是比較新穎的. 片中對日本和華人的黑社會沒有如今的民族主義偏見, 甚至對日本黑社會比對華人黑社會的刻畫更為正面, 一方面是原著如此, 但也顯示出了當年香港社會更加多元開放的氣氛. 影片接近結尾的部分相對血腥, 武士刀之間對戰砍殺造成的鮮血斷肢方面的視覺刺激今日看來已屬一般, 但當時想來還是比較血腥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這部日本漫畫曾經多次被拍成真人電影, 而在香港電影光在 1990 年就被兩次拍為電影, 看來當時香港市場對此題材還真是喜愛啊~ ★★★★★★☆☆☆☆ from http://bit.ly/2hxFqUQ via IFTTT

The Black Dahlia (2006)

本作依据 1947 年发生的 离奇谋杀命案 改编, 然而是在真实事件上的大幅度的加工, 让這一悬案成了定案… 看完本片, 我感觉剧情聚焦在大丽花命案本身的部分并不多, 却更多的着力在了两名警探搭档身上, 而他们两人本身之间的恩怨利用又与大丽花命案本身有了关系, 更有三角甚至多角的爱情关系掺杂其中, 剧情还是挺巧妙的, 然而我却觉得, 黑色大丽花案件本身已经足够奇特, 本部影片看似巧妙的解释却减弱了真实事件的冲击力, 也存在有漏洞 – 过於巧合的剧情导致的戏剧化发展令本来应该真实度很高的故事変得假了, 而主要人物之间的情感变化也流於做作. 看完全片, 虽然故事还算流畅, 但却似乎是在看另一部与黑色大丽花命案無关的另一部电影, 這樣的剧情设计感觉也真的幷不必须要套上大丽花命案来诉说, 可以说是廉价化甚至是糟蹋了這一独特题材吧~ ★★★★★★☆☆☆☆ from http://bit.ly/2dzD8E9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