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一月, 2015的博文

서울의 봄 (2023)

看了这部背景是 1979 年韩国 双十二政变 的电影, 反映了在朴正熙被暗杀後, 一名正直的首尔警备司令官李泰臣 (原型 张泰琓 ) 抵抗权欲熏心的保安司令官全斗光 (原型 全斗焕 ) 的故事, 描绘了全斗光绑架了陆军参谋总长郑祥镐 (原型 郑升和 ) 到积聚军内团体 一心会 发起政变, 在多番军力调动对抗以及流血甚至全斗焕将对抗北韩的前线兵力调入首尔後, 最后政变得以成功, 影片以少有的主角失败而告终. 片中出现的人物众多, 兵力和官职复杂, 对于不熟悉韩军体制的观众来说, 似乎是一个障碍. 不过影片总体来说剧情还算流畅, 影片将李泰臣的爱国感情表现的不错, 而将全斗焕一众和国防部长等人的丑化也十分明显. 影片很好的传递了当时情况的危急和险恶, 让观众身临其境, 不过我想整个事件虽然是为之后的全斗焕独裁统治打下了基础, 甚至是持续到 1980 年代的光州事件後韩国才民主化, 但就事件本身来说, 其所有参与者都是政府内部和军方人士, 对于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可能並沒有太大的参与感, 甚至编剧在最后一度想透过李泰臣的手来轰炸首尔市中心, 幸好 (?) 他最后被解职, 但也因此全斗光政变成功, 让人感叹一将功成万骨枯以及怀疑到底哪个才是更好的结果? 全片整体品质还算可以, 配乐和服化道都沒有太大问题, 对于想了解那段政变历史的观众, 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了解入口~ ★★★★★★★☆☆☆ PS: 影片中还出现了应该是虚构的类似坦克人的情节, 看来此形象已经成为了良心的代表了~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3/30/%ec%84%9c%ec%9a%b8%ec%9d%98-%eb%b4%84-2023/

Beyond Life: Timothy Leary Lives (1997)

一部关於 LSD 倡导者 Timothy Leary 的纪录片, 尤其是从他的死谈起, 回顾了其充满争议的几十年生活. 奇怪的是我竟然在 IMDb 上找不到此片. 因此甚至连片名也在查找多次才能确定. 本片虽然拍的其实 比较枯燥 , 但看完觉得 Timothy Leary 确实是非常奇特的一個人, 有着科学家+左派+未来学家+宗教领袖+艺术家+技术倡导者+反体制人仕的多重人格, 这些身份和人格又协调的在其身上体现, 他又在患癌症後不治疗, 自然等死, 和对死亡的期待, 又十分有勇气, 从而我想, 是不是正是因为他是如此复杂的一個人, 所以才需要依靠 LSD 认识本真的自我. 而抛开其 LSD 的倡导不谈, 至少片中, 我看见他对互联网, 智能, 可以说目前已经部分应验, 而其对新技术的推崇和率先尝试, 颇具幻想性的保存大脑也非常有未来主义哲学意味. PS: 原来 ACID TEST 也与 LSD 相关, 而今是浏览器的一個测试标准 ★★★★★★☆☆☆☆ from http://bit.ly/1yU7gjb via IFTTT

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 (2014)

这是 2014 版本的 TMNT, 虽然 2007 版本的 TMNT 内容已经记不清, 但感觉比 2007 版拍的要好, 全片看下来轻松愉快却又能满足动作片+科幻片+动画片的多重享受, 而且并不像变形金刚, X 战警或魔戒那样的严肃之作, 忍者龟可谓是笑料满满, 甚至片头还有水果忍者的戏仿, 十分有趣. 此外本作中, 無论是从圆月中下的落下一幕, 6 频道奥尼尔的相识过程, 以及斯莱德和斯普林德的形象设计, 到 “神龟无敌” (Turtle Powers) 口号的再现, 都有对电视动画的致敬成份在其中, 令人感慨. 我觉得不足的是, 神龟形象的设计过於粗壮, 虽然很威武, 但失去了 Teenage 這個标题设定下的初衷. 而且反派和神龟们, 似乎都掌握了超能力般的厉害, 甚至奥尼尔也都很强悍, 有过度夸张的感觉了~ ★★★★★★★★☆☆ from http://bit.ly/1CtfFLX via IFTTT

الرحلة الكبرى / Le Grand Voyage (2004)

一部少见的以法国穆斯林父子朝觐麦加为主题的电影, 有点另类公路片的味道, 但与美式的公路片又不相同, 穿越意大利, 保加利亚, 土耳其最後到达沙乌地阿拉伯的路程即是充满了古怪邂逅和异国情调, 也是父子之间心灵碰撞和互相成长的心灵之旅. 儿子对宗教的反叛, 以及父亲对宗教的虔诚的强烈对比, 贯穿全片, 而在旅程的冲突中, 这一鸿沟逐渐缩小了, 父亲最後死在麦加, 亦算是满足了其心愿. 影片对穆斯林社会的描写的十分细致, 诸如拜功和颂唱清真言的描写十分真实也十分到位, 还有很难在其他影片中看到的天房朝觐场景, 这些可能因为导演也是穆斯林的缘故吧? 而在当下这一时刻, 观看这样一部电影, 还会有着更深的感受, 片中的父子和导演正巧是法国的摩洛哥穆斯林, 虽然本片并未涉及政治, 而是从纯粹世俗和宗教的对比以及穆斯林世界的眼光叙事的, 不过也可以一窥法国穆斯林的生存和精神状态, 而另外的感受就是, 伊斯兰教这样有号召性的宗教, 光是每年真是带来的人口迁徙就十分了不得, 这一点上, 还真的是十分具有中世纪宗教的特征呢, 这些在当时十分先进的仪礼, 放在今日实在是有时代脱节的嫌疑, 但沙乌地政府出於自身和传统的考虑, 无意更改的态度也是一定的, 因此今後除非发生巨大的变革, 伊斯兰教中的此类成分还将保持下去, 而如何与占世界人口 1/3 的穆斯林相处, 就是摆在所有人面前有待解决的问题了~~~ PS: 影片中的一個小不解是, 父子倆在意大利碰到的神秘女人到底是谁导演并未在影片中说出, 我更觉得此女人就是死神, 预示着片中父亲最後的死, 诸如此类的神秘场景在片中其实还有多次出现, 这些场景增加了影片的神秘主义倾向~ ★★★★★★★☆☆☆ from http://bit.ly/1BNrv3c via IFTTT

The Gatekeepers (2012)

又一部關於巴以沖突的紀錄片, 與以前同類題材紀錄片不同的是, 本片的視角來自 6 名以色列情報組織 辛貝特 的前任高官, 而以他們所在的位置自然會獲得許多常人不知道的資訊和秘辛, 以及對社會氛圍和局勢更全面的了解掌握, 所以明顯的, 可以發現他們對以色列國所面臨的挑戰有着更全面和有深度的思考. 雖然採訪者部分時候試圖喚起老調重彈的對巴勒斯坦人的偏向性提問, 但從這些前任高官的回答中, 能夠理解辛貝特的所作有其內在邏輯, 對於無辜平民的傷亡一直在盡量縮小, 雖然這無法避免. 而對於犯下的錯誤, 亦沒有迴避, 甚至談到辛貝特的黑監獄. 另外, 不僅恐怖分子, 以色列內部的極端勢力也是辛貝特的考慮焦點之一, 在拉賓遇刺前, 就已經向其提出過建議, 但遺憾的是, 最終沒能阻止刺殺. 所以這些前高官中的大多數都對此破壞了以巴之間難得的和平曙光極為悲憤, 也將那些內部的極端派比喻為納粹. 他們也試圖理解巴勒斯坦人的想法, 但因為對立的情緒和視野不同難以奏效. 不過所有的高官, 即使是其中最強硬的, 都表達了對和平和重啟和談的願望, 即使和談對象是他們最痛恨的也可以, 這一點和巴勒斯坦的諸多派別比起來, 明顯有遠見多了~ 本片的一個技術問題是, 作為紀錄片, 本來應該以真實示人, 本片也確實引用了很多原始畫面, 但同時, 本片在一些場景使用了明顯的後期製作 (如老照片的 3D 化) 和抽象表達 (如模擬辛貝特監控的電腦畫面等等) 這讓本片產生了偽紀錄片的違和感, 破壞了其可信度~ 總體而言, 以巴問題紛繁複雜, 本片的視角有助於加深對這一問題的理解. 還是值得一看的~~~ ★★★★★★★☆☆☆ from http://bit.ly/1ypGUHF via IFTTT

Boyhood (2014)

讲述 12 年中, 一名小男孩成为男人的成长经历. 令人惊异同时也是非同寻常的, 这部电影中既没有采用好莱坞擅长的化妆朮, 也不是常见的, 在各年龄段寻找不同演员, 而是 切切实实的同一演员拍摄 12 年完成! 演员伴随着影片的拍摄成长, 也意味这不可能进行重拍, 这想必也是这部电影如此真实的一個原因. 这没有用不同演员这一点, 我是在看完後才意识到的, 还在观看过程中我还奇怪, 导演是如何找到如此相似的不同年龄演员呢! 本片的故事非常的讨巧, 伴随这主角的成长, 包括周围现实的社会人事物的改变 (苹果手机的出现, 欧巴马当选, 伊拉克战争等等), 一直到结尾的今天结束, 也像让观众重新经历一遍过去 12 年的岁月, 而主角的 12 年, 也正巧就是其思春期的成长过程, 这样的故事和经历, 想必是能触动男孩子和男人们敏感的内心的, 伴随其中的则是故事中单亲母亲的家庭生活, 也十分真实. 比较遗憾的是, 一直到结尾我都期望有些出乎意料的转折, 但实际没有, 所以全片虽然小风波不断, 但反映的生活是大体平稳, 稍微欠缺了一点戏剧性. 本片另外值得一提的多名配角的表演和剧本的编排, 非常出色, 首屈一指的是主角的姐姐, 尤其是最开始的年少时代, 表演十分出彩; 另外主角的亲父也饰演的非常棒, 能感受到其中的亲情; 第三是主角的母亲, 有了这三位的搭配, 让全片上了一個台阶. PS: 看完本片, 也正巧获知本片获得了本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 因为其他的提名还都没看过, 因此無法比较, 只能先祝其好运吧~~~ ★★★★★★★★☆☆ from http://bit.ly/1CqQGH7 via IFTTT

Mondays at Racine (2012)

一部 HBO 拍摄的记录短片, 题目是关於一家纽约长岛为化疗癌症病人每月免费开放的美容院, 虽然如此, 实际的主角幷不是这家美容院, 而是主要以其中两名癌症病人的故事和访谈组成, 以及癌症对她们身边人的影响. 最终结局是这两名病人一死一活, 死掉的那位是自己放弃治疗, 而活下的那位则不仅切除了患癌症的一侧乳腺, 也将另外一侧也切去. 看完觉得影片主题有些离题和过於发散. 虽然这样的话题关乎生死, 比较沉重, 但实际看完的感觉却是缺乏厚重感, 只有一些煽情的场面而已, 倒是其中一段关於癌症病人性生活的访谈比较少见所以还有较深刻的印象, 其他部分则非常普通了. 因此我也并不太理解为何這樣的一部纪录片能获得当年奥斯卡提名. 总体说来, 拍摄水平非常一般, 作为瞭解看看即可, 不过癌症还是挺可怕的啊~ from http://bit.ly/1DZcpac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