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看过的一部黑泽明电影, 不过因为看的时间太早以至于我看到很长一段时间才想起来实际是看过这部电影的. 本片的故事大概就是叙述一名干着无聊且无用工作的公务员科长突然得知自己患上胃癌命不久矣後性情大变, 从开始找乐子到追求女性, 但一切似乎无法让他找到活的感觉, 同时家里还要面对试图分夺他遗产的儿子和儿媳, 直到他决心利用最后的日子帮助百姓解决一直在政府部门間被推诿而无法解决的环境问题. 在影片的後半部分中主角去世了, 影片透过众人的回忆和追溯得知他的功劳被副市长助理抢去, 而人们也得知他是死前直到自己患病的, 最后, 虽然同事们嘴上说着要学习他的精神, 但最终他所在的科室又成为了之前一样的浪费生命盖章的部门… 影片本身还是非常好看, 黑泽明的叙事和拍摄手法仍然是一流水准, 不过我觉得本片后半部分略有拖沓, 透过参加葬礼的各人追述的方式似乎也有点讨巧. 影片有一些今日看来刻意营造的对比场景, 比如主角决定帮助百姓一刻背景中青少年唱着 “生日快乐” 歌曲, 似乎象征着主角在生命最后一段时刻的重生, 又或是葬礼上不动声色的儿子, 坐立不安的副市长助理和前来祭拜哭成泪人的妇孺的对比等等. 总之, 也许当时表现手段还沒有今日这样丰富, 如果相关的对比更加自然也许效果会更好. 总的来说, 本片依旧是一部经典作品, 不仅故事好看而且能给予人启迪, 让观众思考生活的意义是为当下而活还是在办公桌前如死去 30 年一样不做任何实事的活着, 本片的取向无疑是批判後一种活法, 并且还顺带讽刺了日本政府机构的官僚和不知悔改. 不过我想两种方式都不应极端, 也许综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态度.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4/04/%e7%94%9f%e3%81%8d%e3%82%8b-1952/
看了这部大名鼎鼎的黑白片八又二分之一, 真的没有太看懂, 影片大概就是叙述了一名导演招募女演员拍片的故事, 但期间又穿插有许多导演自己的童年回忆和幻想梦境场景, 各个场景互相穿插在一起, 各个来试镜的女演员似乎都与导演有着暧昧的情感, 而导演的妻子之后也来到了片场, 导演则似乎一直无法构思出剧情而压力山大, 同时他也为无法到底选用哪个女演员而困扰, 片中梦境, 幻觉, 回忆以及现实互相无缝的交织在一起, 结尾是导演放弃了这部电影, 所有人似乎都互相和解而跳起了舞蹈… 看完这部电影不得不让我又想起了之前一些艺术电影的体验: 沉闷, 瞌睡, 晦涩, 难懂, 催眠… (如 Зеркало (1975) , Sanatorium pod klepsydrą (1973) ), 其实我大概理解这就是所谓的意识流风格,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导演想到什么就拍出什么, 而本片其实又更进一步, 本片的主角就是饰演的导演, 那麼作为为别人造梦的造梦师的导演, 他们自己作的梦又是怎样的呢? 他们的成长经历给他们带来了哪些灵感和创伤? 他们的幻想又有多么疯狂和难以理解? 本片大概就是以一团乱麻的方式叙述了这些内容. 然而这样的叙事方式实在是超级晦涩难懂, 我不太相信有人能一遍就看懂这部影片, 而即使以当下的眼光来看, 本片的叙事也仍旧过于先锋, 更不用说本片成片的 1960 年代了. 某种意义上说, 本片确实不是给普通大众观看的, 因此虽然本片在影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 可以说艺术价值很高, 也荣登过各种榜单, 片中的摄影和音乐也确实较为出色, 但实在难以让普通观众去深入欣赏, 更遑论探究其中的深意了~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4/07/23/8%c2%bd-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