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2025的博文

Intolerance (1916)

看了这部 1916 年的黑白默片, 中文名 “党同伐异”. 影片全长 2 个半小时多, 实际是由四个故事穿插叙述而成: 第一个是 居鲁士与巴比伦的战争 ; 第二是中世纪法国 圣巴托洛缪大屠杀 ; 第三是耶稣的神迹/行事和苦路受难; 第四是當代 (1910 年代) 的一对情侣在社会进步下受到的挫折和冤狱. 而最后四个故事的结局分别是: 巴比伦虽然一时胜了居鲁士, 但居鲁士让巴比伦祭祀打开城门, 即使巴比伦有山中女孩的通报大帝 伯沙撒(𒀭𒂗𒈗𒋀) 但最终仍被击败, 山中女孩也被杀死; 中世纪的法王路易四世在皇后怂恿下批准了天主教徒对新教教徒的大屠杀, 而褐眼女孩和情人都双双被杀死; 耶稣行神迹将水变酒, 並斥责法利赛人对通奸女的刑法, 最后被钉上十字架; 小可爱的女儿被以沒有父亲和小可爱饮酒治病而被 Jenkins 基金会领走, 小可爱的丈夫又因意外被误认为杀人凶手而判处绞刑, 直至最后一刻才申诉得直从绞刑架上下来. 四个故事期间还反复穿插有 “永恒之母摇摇篮” 的画面. 最后的场景似乎是天军降临, 世界不再有冲突和 “党同伐异” 的情况, 似乎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 看完的首先感受是难以想象 1916 年能拍出这样恢弘的电影, 印象最深刻的有居鲁士和巴比伦的战争一幕, 实在是不知道在沒有视效科技的 100 多年前是如何拍出这样的战争场景和庞大布景的. 至于故事的取向, 似乎导演对于 “进步主义” 和女权持有反对态度, 片中全是女性的 Jenkins 基金会代表的 “进步主义” 是反派, 她们利用大企业资金推动社会变革, 影片透过小可爱饮酒治病被剥夺抚养权来反对社会进步议题, 看来导演似乎就是 1910 年代的 MAGA 了. 影片还透过字幕表达 “如果女性不能吸引男性, 就会参与政治” 的说法, 可以看作是完全反对女权. 不过虽然影片的取向在今天看来有很大问题, 但整体故事仍然还是十分流畅和好看, 这样的感觉让我想起了看 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 时的感觉, 结果後来一查资料原来是同一个导演的作品 -_-! 一样都是 1910 年代的作品, 一样都是今天看是如此的政治不正确, 但却都十分的好看. 不知道是否是错觉, 感觉那个时代的默片甚至要比之后 1920 年代或 1930 年代的默片还要好看一些. 片中导演的愿...

Intolerance (1916)

看了这部 1916 年的黑白默片, 中文名 “党同伐异”. 影片全长 2 个半小时多, 实际是由四个故事穿插叙述而成: 第一个是 居鲁士与巴比伦的战争 ; 第二是中世纪法国 圣巴托洛缪大屠杀 ; 第三是耶稣的神迹/行事和苦路受难; 第四是當代 (1910 年代) 的一对情侣在社会进步下受到的挫折和冤狱. 而最后四个故事的结局分别是: 巴比伦虽然一时胜了居鲁士, 但居鲁士让巴比伦祭祀打开城门, 即使巴比伦有山中女孩的通报大帝 伯沙撒(𒀭𒂗𒈗𒋀) 但最终仍被击败, 山中女孩也被杀死; 中世纪的法王路易四世在皇后怂恿下批准了天主教徒对新教教徒的大屠杀, 而褐眼女孩和情人都双双被杀死; 耶稣行神迹将水变酒, 並斥责法利赛人对通奸女的刑法, 最后被钉上十字架; 小可爱的女儿被以沒有父亲和小可爱饮酒治病而被 Jenkins 基金会领走, 小可爱的丈夫又因意外被误认为杀人凶手而判处绞刑, 直至最后一刻才申诉得直从绞刑架上下来. 四个故事期间还反复穿插有 “永恒之母摇摇篮” 的画面. 最后的场景似乎是天军降临, 世界不再有冲突和 “党同伐异” 的情况, 似乎表达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 看完的首先感受是难以想象 1916 年能拍出这样恢弘的电影, 印象最深刻的有居鲁士和巴比伦的战争一幕, 实在是不知道在沒有视效科技的 100 多年前是如何拍出这样的战争场景和庞大布景的. 至于故事的取向, 似乎导演对于 “进步主义” 和女权持有反对态度, 片中全是女性的 Jenkins 基金会代表的 “进步主义” 是反派, 她们利用大企业资金推动社会变革, 影片透过小可爱饮酒治病被剥夺抚养权来反对社会进步议题, 看来导演似乎就是 1910 年代的 MAGA 了. 影片还透过字幕表达 “如果女性不能吸引男性, 就会参与政治” 的说法, 可以看作是完全反对女权. 不过虽然影片的取向在今天看来有很大问题, 但整体故事仍然还是十分流畅和好看, 这样的感觉让我想起了看 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 时的感觉, 结果後来一查资料原来是同一个导演的作品 -_-! 一样都是 1910 年代的作品, 一样都是今天看是如此的政治不正确, 但却都十分的好看. 不知道是否是错觉, 感觉那个时代的默片甚至要比之后 1920 年代或 1930 年代的默片还要好看一些. 片中导演的愿...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1966)

分为上下两部的 3 小时苏联电影, 第一部分反正我是基本没看懂, 情节大致讲述的是 1400 年代, 画家 安德烈·卢布廖夫 被邀请去教堂绘制壁画, 但他迟迟未能绘制完成, 期间参插了大量宗教性的讲述, 以及和异教徒的互动 (冲突)? 让人看得云里雾里. 第二部分开始是出现了宗教战争, 鞑靼人攻击了教堂将其焚毁, (女) 圣愚 也被强奸, 安德烈·卢布廖夫幸存了下来发誓不再说话, 後来圣愚在鞑靼人的戏弄下又离开了他, 安德烈·卢布廖夫与旧识相遇, 旧识请他去圣三一教堂绘画, 之后的情节是与安德烈·卢布廖夫较为无关的铸钟情节, 當钟铸好後, 安德烈·卢布廖夫开口和铸钟负责人说话了, 决定一同前往圣三一教堂. 全片较为枯燥, 尤其是第一部分, 晦涩的分段加上莫名其妙的情节让人犯困. 第二部分似乎终于有了情节, 但依然十分松散, 不过好在终于能看懂了. 影片的绝大部分都是黑白片, 只是在结尾 10 分钟转为了彩色, 似乎是展示现在他遗留下的 作品 . 虽然本片看完能让人对这个在俄罗斯之外基本不为人知的画家有了些了解, 但有必要将这样一个故事拍成 3 小时的长度且如此晦涩难懂吗? 不过考虑本片是在苏联时代拍摄的, 到也令人惊讶, 因为本片其中不仅沒有常见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甚至还有大量的裸体和宗教内容. 本片最令我感兴趣的反而是较为无关的铸钟场景, 真实还原了中世纪铸钟的整个过程, 还是挺有趣的. 影片的运镜和场景也较为优秀, 是非常具有教科书式风格的调度, 这也让这部非常晦涩难懂的电影充满了艺术气息, 加上大量的宗教意象和说教, 也许这才是本片出名的真正原因…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4/12/%d0%b0%d0%bd%d0%b4%d1%80%d0%b5%d0%b9-%d1%80%d1%83%d0%b1%d0%bb%d1%91%d0%b2-1966/

The Thin Blue Line (1988)

看了这部有关 1960 年代美国一宗冤案的纪录片, 因为一宗无缘由射杀警察查车的案件, 在意外同行的搭车少年的指认以及一系列的不利的目击者证词下, 一名成年犯人被定罪了, 然而在其被定死罪後的更多调查发现, 看似帅气无辜的那名青少年曾经多次犯下暴力攻击等严重罪行, 但都得以逃脱, 并且他也曾吹嘘自己杀死警察的事迹, 他才可能是真正的元凶, 而众多的目击者实际更可能是为了赏金而撒谎. 後经过多年不懈的调查且其又再次犯案, 青少年终被抓获定下死刑, 原来的犯人恢复了名誉, 不过依据结尾的字幕, 其仍然需要服无期徒刑… 影片将这一案件事无巨细的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可怕的是, 依据其说法, 这样的事情并非偶然, 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冤狱和社会性的问题, 其中既有对于青少年的宽容态度和对成年无业男性的社会性歧视, 也有在达拉斯 3K 党活动区作为目击者的黑人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事态度, 还有警察局为掩盖自身错误而故意的诬陷和误导, 甚至还有权力过大的心理学家的单一审判等等. 想来这样的冤狱在世界各地都有, 不过好在美国还有较为自由的媒体, 能够拍出纪录片来反映, 其它国家恐怕就少有这类纪录片了, 不过考虑年代因素, 这片与当今的社会的关联应该是越发下降了, 视与听将本片列入最佳纪录片之一似乎无法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啊~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4/08/the-thin-blue-line-1988/

Number 17 (1932)

一部希区考克的早期悬疑犯罪作品. 影片讲述了主角进入一栋待售的大宅, 在里面遇到了流浪汉本和一局 “死尸”, 後来又有寻找父亲的隔壁女子从房顶落下. 後来 “尸体” 消失了, 从门外进来两男一女. 又有一名叫谢德雷克的男人将钻石项链藏入厕所, 谢德雷克实际就是从房顶落下女子的父亲, 也就是那具 “尸体”, 他真名也不是谢德雷克而是假扮的. 影片后半段是主角和一众窃贼的火车追逐戏, 喝醉的本获得了钻石项链, “谢德雷克” 声称另一名窃贼是警察, 而未能赶上车的主角在火车後用公交车追击, 最后火车冲入大海, 在救上岸後, 那名窃贼声称自己是名叫巴顿的警察, 但主角这时才透露自己才是真正的警察巴顿, 最后一幕是本戴着钻石项链而结束. 全片看完感觉非常一般, 整个故事过于离奇, 人物繁杂而情节曲折, 故事本身也有瑕疵 (比如犯罪团伙中的那名女性怎么就突然叛变爱上了主角? 又或者本既然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却怎么又会拥有钻石项链?) 总之, 这个故事有点难以让人信服. 原来希区考克也拍过不是很好看的电影啊. 我觉得本片的唯一特色只在于摄影和剪辑, 尤其是本片的火车追击的剪辑部分, 火车前进和车内打斗的戏交替穿插, 非常好的烘托出了紧张的戏份, 能在 1930 年代就做到这种程度真的有点令人吃惊. 摄影上本片融汇了侦探和悬疑元素, 似乎是早期为 “黑色电影” 风格打下基础的作品. 然而, 虽然本片有着这些优点, 却仍然不足以弥补剧情和编剧上的硬伤, 只能算是勉强及格的一部作品吧~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4/07/number-17-1932/

Pierrot le fou (1965)

不明白为什么这部片这么出名, 看完实在觉得不是很好看. 影片讲述热爱看书和写诗的主角费迪南被在遇见情人 Marianne 後就逃离了安逸的家庭生活, Marianne 坚持将他称为 Pierrot. Pierrot 与 Marianne 走上了杀人/抢劫/偷窃/偷车的私奔之旅. 两人一路被追杀却得以逃脱, 後来又与 Marianne 产生矛盾, Marianne 拿走了 Pierrot 的五万美元, Pierrot 追上後杀死了 Marianne 和其男友, 最後 Pierrot 也自杀身亡. 全片看完感觉剪辑混乱, 剧情跳脱, 音乐时有时无, 全片画外音中所述的章节也是完全混乱的, 主角两人的关系似乎也难以理解, 他们俩人到底是情人, 恋人还是犯罪同伙或间或有之? 此外还有各种意象的运用, 诸如主人公手中拿的书到底是何用意, 片中穿插的各种顏色的诗句/日记片段又是什么意思? 一切都沒有解释. 片中甚至还打破第四面墙让主人公直接称呼观众, 感觉这是大胆但危险的尝试, 我觉得对于本片来说, 这样的尝试也是失败的. 在影片最後, Pierrot 的自杀也是那麼有创意, 将炸药卷在头上爆头而死, 但这样的创意却与剧情无关, 只是为了猎奇吗? 我唯一能想到的本片优点就是, 这部影片对于顏色的创新性应用和摄影了, 从片中主人公两人驾驶着各种顏色的偷来的车子, 配合法国乡间恬静的景色确实是十分亮眼, 到各种顏色的诗句和手写体以及静态绘画画面的展示确实充满了艺术气息. 但仅依据此点并不能挽救这样一部混乱的电影, 即是是有名导演的作品亦不例外~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4/05/pierrot-le-fou-1965/

生きる (1952)

很早以前看过的一部黑泽明电影, 不过因为看的时间太早以至于我看到很长一段时间才想起来实际是看过这部电影的. 本片的故事大概就是叙述一名干着无聊且无用工作的公务员科长突然得知自己患上胃癌命不久矣後性情大变, 从开始找乐子到追求女性, 但一切似乎无法让他找到活的感觉, 同时家里还要面对试图分夺他遗产的儿子和儿媳, 直到他决心利用最后的日子帮助百姓解决一直在政府部门間被推诿而无法解决的环境问题. 在影片的後半部分中主角去世了, 影片透过众人的回忆和追溯得知他的功劳被副市长助理抢去, 而人们也得知他是死前直到自己患病的, 最后, 虽然同事们嘴上说着要学习他的精神, 但最终他所在的科室又成为了之前一样的浪费生命盖章的部门… 影片本身还是非常好看, 黑泽明的叙事和拍摄手法仍然是一流水准, 不过我觉得本片后半部分略有拖沓, 透过参加葬礼的各人追述的方式似乎也有点讨巧. 影片有一些今日看来刻意营造的对比场景, 比如主角决定帮助百姓一刻背景中青少年唱着 “生日快乐” 歌曲, 似乎象征着主角在生命最后一段时刻的重生, 又或是葬礼上不动声色的儿子, 坐立不安的副市长助理和前来祭拜哭成泪人的妇孺的对比等等. 总之, 也许当时表现手段还沒有今日这样丰富, 如果相关的对比更加自然也许效果会更好. 总的来说, 本片依旧是一部经典作品, 不仅故事好看而且能给予人启迪, 让观众思考生活的意义是为当下而活还是在办公桌前如死去 30 年一样不做任何实事的活着, 本片的取向无疑是批判後一种活法, 并且还顺带讽刺了日本政府机构的官僚和不知悔改. 不过我想两种方式都不应极端, 也许综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态度.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4/04/%e7%94%9f%e3%81%8d%e3%82%8b-1952/

서울의 봄 (2023)

看了这部背景是 1979 年韩国 双十二政变 的电影, 反映了在朴正熙被暗杀後, 一名正直的首尔警备司令官李泰臣 (原型 张泰琓 ) 抵抗权欲熏心的保安司令官全斗光 (原型 全斗焕 ) 的故事, 描绘了全斗光绑架了陆军参谋总长郑祥镐 (原型 郑升和 ) 到积聚军内团体 一心会 发起政变, 在多番军力调动对抗以及流血甚至全斗焕将对抗北韩的前线兵力调入首尔後, 最后政变得以成功, 影片以少有的主角失败而告终. 片中出现的人物众多, 兵力和官职复杂, 对于不熟悉韩军体制的观众来说, 似乎是一个障碍. 不过影片总体来说剧情还算流畅, 影片将李泰臣的爱国感情表现的不错, 而将全斗焕一众和国防部长等人的丑化也十分明显. 影片很好的传递了当时情况的危急和险恶, 让观众身临其境, 不过我想整个事件虽然是为之后的全斗焕独裁统治打下了基础, 甚至是持续到 1980 年代的光州事件後韩国才民主化, 但就事件本身来说, 其所有参与者都是政府内部和军方人士, 对于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可能並沒有太大的参与感, 甚至编剧在最后一度想透过李泰臣的手来轰炸首尔市中心, 幸好 (?) 他最后被解职, 但也因此全斗光政变成功, 让人感叹一将功成万骨枯以及怀疑到底哪个才是更好的结果? 全片整体品质还算可以, 配乐和服化道都沒有太大问题, 对于想了解那段政变历史的观众, 可以作为一个较好的了解入口~ ★★★★★★★☆☆☆ PS: 影片中还出现了应该是虚构的类似坦克人的情节, 看来此形象已经成为了良心的代表了~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3/30/%ec%84%9c%ec%9a%b8%ec%9d%98-%eb%b4%84-2023/

Dont Look Back (1967)

一部 1967 年有关鲍勃·迪伦的黑白纪录片, 看完实在觉得不好看. 影片沒有旁白, 全片都是鲍勃·迪伦和身边人士的对话和互动完成. 然而看完感觉影片虽然是追踪了鲍勃·迪伦在英国的一段路程, 但完全缺乏主题, 甚至连普通的家庭录像都不如. 片中所呈现的内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又缺乏背景和上下文. 这导致影片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半小时缺异常枯燥乏味. 片中迪伦的话语也多是日常琐碎聊天, 甚至连整段的谈话都很少, 印象最深的也就是他反复强调自己不是民谣歌手这点了, 另有一些晦涩的谈话也完全不知重点…期间穿插搭配迪伦的演唱表演作为乐曲欣赏也实在是一般. 不过本片却确实可以作为之前看过没多久的鲍勃·迪伦的传记电影 A Complete Unknown (2024) 的补充材料来看, 那倒是能发现不少穿插印证之处. 然而本片作为独立的纪录片来说, 我觉得实在是不合格, 实在是不知为何本片如此出名, 难道就是因为影片记录的主角是名人的缘故吗? 我觉得除非你的死忠迪伦歌迷, 否则完全不应在此片上浪费时间~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3/27/dont-look-back-1967/

Maharaja (2024)

一部劇情超級複雜離奇的印度片. 一開始看, 以為是喪妻的主角因為意外得悉三人犯罪的事宜而遭到報復的復仇片, 主角是以尋找 “垃圾桶” 報案, 在等待女兒回來的過程中卻被貪腐的警察嘲笑和戲弄, 直至他賄賂警察來尋找 “垃圾桶”. 然而隨著劇情的進展, 我們發現主角實際是在為被強姦的女兒而尋找三名人犯, 而警察似乎其實雖然貪腐卻找到了真凶? 而在影片最後, 我們卻得知主角的女兒其實并非是片中一直回憶的女兒, 而竟然是 15 年前的那次誤會發生時, 他出於好心向主犯歸還遺忘在理髮店的項鏈時的犯人的女兒, 而他真正的女兒已經死了. 也正是那次誤會導致了三名犯人 15 年後的報復, 最後揭示出犯人們其實毆打的是主犯自己被主角收養的女兒, 並且主犯縱容了同夥強姦自己的女兒. 當主犯最終意識到這點後就精神崩潰自殺了~ 影片本身製作十分精良, 攝影動作都不錯, 音樂略顯單調反而不似傳統印度電影. 本片離奇的劇情還運用了大量的倒敘和插敘, 有時十分讓人費解, 特別是還出現了大部分重複只有細節有差別的劇情, 個人感覺是編劇試圖炫技然而技術卻不足所致, 片中感覺也有不少 bug, 比如本應已經受傷躺在醫院的女兒是如何一直在主角已在報案期間發簡訊和留言的? 又或者腐敗的警察卻那麼輕鬆就找到凶手, 並且還讓主角法外行刑? 此外主角用主犯家中的垃圾桶這樣的緣由報假案也十分奇怪, 明明有許多更好的理由? 總之, 看完我覺得劇情上本片有諸多不通順之處, 如果能打磨的更精細也許本片得分會更高一些~ PS: 本片的標題和先前看過的 Maharaj (2024) 僅相差一個字母, 但是是兩個完全無關且不一樣的影片, 我發現連有些發片組織都弄錯了~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3/25/maharaja-2024/

Nuit et brouillard (1955)

一部有關納粹集中營的紀錄短片. 雖然本片非常短, 只有 30 分鐘, 而且以前也看過很多同類題材的紀錄片和電影, 包括之前看過的超長的 Shoah (1985) , 本以為本片不會有什麼意外的內容. 但看片中卻看到 許多以前從未看過的觸目驚心的照片和影像資料 , 這可能與本片距離戰爭結束非常近以及此後一段時間對於屍體和死者照片的審查有關. 其中包括但不限於堆滿屍體的萬人坑, 被肢解猶太犯人屍體, 偽裝成醫院的納粹人體實驗場所內的錄影等等, 都是以前前所未見. 影片冷峻的旁白和充滿歷史感和悲愴的配樂讓影片看起來非常動人. 結尾更是在納粹軍官, 囚犯長, 納粹士兵紛紛否認自己責任後提出了犯下這樣罪行的人也許和我們並無不同的疑問, 也提出了應牢記歷史防止未來再次發生這樣事件的呼籲, 難怪本片也得以入選 “視與聼” 的最佳紀錄片名單了~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3/19/nuit-et-brouillard-1955/

Ainda estou aqui (2024)

非常不錯的一部巴西電影, 影片內容依據真實事件改編, 故事是 1970 年代在軍事獨裁政權統治下的巴西, 退休議員原本富裕幸福的一家, 在某日突然被軍警闖入, 帶離了男主人, 其妻女也接受到了強迫聞訊後放回, 從此男主人消失的一家彷佛從天堂掉落地獄, 然而性格堅韌的女主角即使已經知道 強迫失蹤 的丈夫應該已經被殺, 在被竊聽監視和經濟來源也被切斷的情況下, 仍然堅强的將五個兒女們撫養長大, 並在 20 年後終於得到了丈夫的死亡證明, 並最終寫出了本片所依據的回憶錄. 看完首先感覺影片的鏡頭語言首先就非常有特色, 透過多次的全家福照片和個人照片反應物是人非的變化, 強迫失蹤的父親似乎成了家庭相冊中最明顯的缺失. 本片也善於透過各種小事來引發對片中強迫失蹤的丈夫/父親的懷念, 如死掉的小狗, 收藏的牙齒. 片中妻子被強迫失蹤時的審訊非常真實, 讓人產生 PTSD. 片中的丈夫所從事的雖然是因為同情左派運動而被污衊為共產黨而被殺害的, 但實際共產黨也在進行著同樣的強迫失蹤和法外處決. 看來利維坦無論左右都是邪惡的存在. 另外, 本片將鏡頭對準巴西過去的獨裁歷史, 巴西雖然已經民主化多年, 但近年來因另類右翼的汎濫大有再次獨裁的傾向, 本片自然是有驚醒巴西社會世人的作用. 同時放眼世界的話, 強迫失蹤在世界各地依然廣汎存在, 尤其是中國近年來的行進更是愈加惡劣, 可謂全球第一大強迫失蹤國家, 國際上對強迫失蹤和法外處決也 越來越重視 . 因此本片也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片的女主角我感覺飾演的非常棒, 將一個喪夫卻不能公開哀悼還要在各種竊聽監視和壓力下撫養全家的堅韌女性的形象塑造的十分成功, 本片也是本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但我感覺本片甚至應該再多得一份最佳女主角獎才更名至實歸. 推薦觀看~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3/17/ainda-estou-aqui-2024/

Grey Gardens (1975)

風格類似家庭錄像的一部紀錄片, 主題是與世隔絕的灰色花園大宅內, 有著内部像垃圾堆並住滿野生動物和貓的母女兩人. 母親行動不便, 年輕時曾是歌唱演員. 女兒則神經兮兮, 一驚一乍, 同時對母親造成她未嫁給小她 15 嵗的求婚者耿耿於懷. 兩人時不時發生爭吵, 又經常一起唱老歌, 大宅內髒亂不堪的環境她們似乎已經見怪不怪了, 大宅內房間雖多但她們兩人幾乎所有的衣食住生活就在其中一間, 空閑的房間裏女兒甚至主動去投放食物吸引野生動物前來. 房屋内外都破敗不堪, 唯有一次生日聚會母親拄著拐棍下了樓. 常年對母親的照顧似乎已經讓女兒產生厭倦, 時常的談起離去, 但又不能真正做出, 同時母親用親情和語言對女兒進行道德綁架阻止她的離去. 孤獨的生活讓兩人似乎都有輕微的精神疾病, 唯有墻上和影集中她們年輕的照片和畫像訴説著她們過去的美麗容顔和健康的身體. 導演未對影片劇情做任何引導, 全片就是母女二人展示她們生活最真實的一面, 而她們所展現的像是沒落貴族的最終結局. 偶爾出現的外人和政府除了讓她們厭惡外也無法改變她們. 不知道是當年美國老年人護理不發達還是她們不願意接收服務, 總之感覺片中記錄的這種生活狀態真是可怕. 好在現在有了更多智能設施和服務, 老年人照顧服務也更多更好了, 現在應該這樣的情況會少些了吧?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3/16/grey-gardens-1975/

The Brutalist (2024)

看了这部本年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影片, 感觉实在是一般. 影片大致诉说了一名犹太裔建筑师拉斯洛逃离从匈牙利逃离纳粹来到美国投奔表兄, 並与妻子分离, 拉斯洛在第一次装修过程中结识了富商儿子, 却因富商儿子未告知父亲整修书房拒付款而导致和表兄反目被赶出, 拉斯洛意志消沉下沉迷毒品和色情. 後来其设计的书房却一下成名, 富商找来拉斯洛要求其设计一整片市政区域, 拉斯洛同意后又将其妻子和侄女从欧洲接来. 但接下来的建造工作却不是很顺利, 各人之间出现矛盾, 後又因一次事故暂停了多年, 多年后工程开始继续, 但拉斯洛在和富商在欧洲选择石材时被富商鸡奸, 之后其瘸腿妻子大闹富商家庭. 最后是很多年后展览会上的拉斯洛作品介绍並交待了拉斯洛是布痕瓦尔特幸存者而他妻子是达豪集中营幸存者, 而他设计的市镇建筑就是参考了布痕瓦尔特集中营的风格. 影片本身超长竟然有 3 个多小时, 有着美国片很少的 Intermission 和开篇字幕. 故事本身分为三大章节, 看完让人留下印象的却只有性爱场景和不甚了了的情节. 影片甚至在开头布下伏笔让拉斯洛拒绝男妓, 然后在接近 3 小时後拉斯洛被富商鸡奸来反应拉斯洛确实不是同性恋而真的是被鸡奸, 另外毒品在片中即是麻醉剂也是妻子缓解痛苦和死亡的原因. 影片中还穿插了一些其它主题, 包括但不限于新兴以色列国的建立和犹太人大移民, 犹太人的身份认同, 美国梦的复杂和黑暗一面, 但感觉也都只是蜻蜓点水的点到为止. 影片的摄影倒是还有些想法, 包括开篇的倒置自由女神像的镜头和中间倒置的十字架等, 似乎都是影片主题的暗示. 另外, 本片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让观众非常容易误以为这片是依据真实事件改编, 然而其实本片完全是幻想作品. 加上影片诸多的不合理之处, 最明显的就是最后富翁在被揭露鸡奸后的失踪. 造成总体而言, 此片的观感实在是很一般啊~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3/16/the-brutalist-2024/

City Lights (1931)

原来又是一部卓别林的黑白默片, 影片开头就很搞笑, 卓别林饰演的流浪汉在揭幕的雕像上睡着然后在揭幕仪式上亮相, 之后结识了卖花盲女, 晚上意外救下了一名试图自杀的富翁, 富翁将其视为朋友, 但富翁其实具有双重人格, 白天醒来会不认识卓别林, 影片就在这样的搞笑设定中发挥着日常幽默, 之后剧情进展到盲女家庭因为付不起房租要被驱逐, 卓别林为打工, 當拳击手都未能赚到钱, 直到富翁回来向富翁借来了钱, 却被劫匪打晕後醒来的第二人格的富翁不认账而被警察认定是抢劫关进监狱. 春去秋来, 當出狱的卓别林看见已经治好眼睛和过上正常生活的盲女後, 女孩也认出了他, 但他并非是女孩想象中的富翁, 影片就在这样的悲喜中结束了. 卓别林确实是大师级的人物, 全片的幽默依旧有着稳定的发挥, 几乎每个场景都能让人发笑, 同时影片也反映当年底层民众的疾苦, 描绘了流浪汉对盲女的爱情, 也讽刺了富翁们阴晴不定的态度. 我感觉本片相比之前看过的 Modern Times (1936) , 那种明显的讽刺少了一些, 但多出了对穷人的浪漫的描绘, 影片虽然表面是个喜剧, 但结局却看来注定是个悲剧, 治好了眼睛的盲女虽然同情流浪汉, 但最终似乎不太可能和流浪汉在一起, 影片甚至可以看作是流浪汉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是富翁发神经转换了性格, 这样看的话, 本片的主题与片名似乎更加讽刺了~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3/13/city-lights-1931/

In the Shadow of the Cypress (2023)

这部本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是来自伊朗的无对白电影, 内容大概讲述的是患有战争後 PTSD 的爷爷和孙女 (?) 住在海边, 某日海岸搁浅了鲸鱼, 两人试图将其移入海中的努力失败了, 女孩每天为鲸鱼浇水, 爷爷看见一些场景又有了 PTSD 发作, 甚至试图射杀鲸鱼, 不过女孩阻止了他, 最后爷爷讲船和鲸鱼捆绑在一起並凿穿船身将鲸鱼带回到了海中並努力浮上了水面… 影片画风比较独特, 属于艺术感较强而非流行的画风, 虽然沒有对白但故事讲述的还算清楚, 不过某些意象性的画面一开始恐怕有些难以理解, 比如爷爷 PTSD 发作时脸会变色等等. 至于片中的爷爷, 鲸鱼和女孩代表了什么不好说, 也许整个电影只是一个温馨的小故事, 並沒有什么更深层的含义. 今年的两个奥斯卡动画奖项都颁给了無对白影片, 可见此类影片的热度在升温啊~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3/09/in-the-shadow-of-the-cypress-2023/

Ik ben geen robot (2023)

本年奥斯卡最佳短片, 是一部荷兰语作品, 二十分钟的影片内容集搞笑, 惊悚, 悬疑, 科幻于一身, 故事也十分新颖有趣, 看完确实感觉不错. 影片中, 女白领 Lara 某日点击电脑上的 CAPTCHA 验证码一直无法通过, 于是打电话给技术支援, 结果发现无法通过验证的原因是自己其实真的可能是机器人. 她找到丈夫, 丈夫承认她确实是机器人. 作为女性主义者无法接受真相的她找到丈夫发泄了一番, 丈夫解释无果後, 不得已说出真相, 原来丈夫也是机器人, 他们的真身在车祸中都丧生了, 他们只是作为人类的替代或者轮回, 然后女主角决定自杀, 却发现无法死去… 全片整体感觉类似黑镜子, 即是你说它是黑镜子中的一集我也会相信. 片中反复点击验证码的过程我想所有人都遇过吧, 本片似乎也是在告诉观众, 如果你某日一直通过不 CAPTCHA 验证码, 那麼你需要思考自己可能真的不是人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3/08/ik-ben-geen-robot-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