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部有关 1960 年代美国一宗冤案的纪录片, 因为一宗无缘由射杀警察查车的案件, 在意外同行的搭车少年的指认以及一系列的不利的目击者证词下, 一名成年犯人被定罪了, 然而在其被定死罪後的更多调查发现, 看似帅气无辜的那名青少年曾经多次犯下暴力攻击等严重罪行, 但都得以逃脱, 并且他也曾吹嘘自己杀死警察的事迹, 他才可能是真正的元凶, 而众多的目击者实际更可能是为了赏金而撒谎. 後经过多年不懈的调查且其又再次犯案, 青少年终被抓获定下死刑, 原来的犯人恢复了名誉, 不过依据结尾的字幕, 其仍然需要服无期徒刑… 影片将这一案件事无巨细的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可怕的是, 依据其说法, 这样的事情并非偶然, 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冤狱和社会性的问题, 其中既有对于青少年的宽容态度和对成年无业男性的社会性歧视, 也有在达拉斯 3K 党活动区作为目击者的黑人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事态度, 还有警察局为掩盖自身错误而故意的诬陷和误导, 甚至还有权力过大的心理学家的单一审判等等. 想来这样的冤狱在世界各地都有, 不过好在美国还有较为自由的媒体, 能够拍出纪录片来反映, 其它国家恐怕就少有这类纪录片了, 不过考虑年代因素, 这片与当今的社会的关联应该是越发下降了, 视与听将本片列入最佳纪录片之一似乎无法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啊~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5/04/08/the-thin-blue-line-1988/
終於看了這部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也是有史以來首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英語電影, 看完卻感覺較為一般.
影片訴説的是一戶下層階級家庭透過種種欺騙成功進入上流社會, 一家四口人擔任了這戶家庭從司機到管家再到家庭教師的所有職位, 意外的是這戶家庭的地下室中還秘密居住著前管家的丈夫,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 一切終於都爆發了出來, 為了掩蓋最初的謊言, 以及欲望的驅使下, 這家人犯下的錯也越來越大, 前管家丈夫為了報仇也孤注一擲, 直到最後的上演了多人的命案. 在結尾, 主角父親為躲避抓捕秘密住進了地下密室, 似乎又開始了另一次循環…
這部影片的主旨還是比較明顯的, 透過兩個階級住房條件的鮮明對比, 揭示了韓國富人階層和窮人之間巨大的貧富差距, 窮人從物理意義和象徵上寄生在富人的房屋之內, 靠著偷取和欺騙富人階層過活. 巨大的歧視和對比也讓貧窮階層心懷不滿並滋生了欲望, 只要時機一到就可能爆發. 更為致命的是, 這樣的階級結構似乎已經固化, 沒有了改變的可能, 就像結尾男主角所擁有的大房子一樣, 最終也只是一個幻想, 根本看不到實現的可能.
這部影片在鏡頭語言上大量運用了暗示, 隱喻, 包括狗和人的對比, 各種細節, 窮人身上的氣味, 以及醉酒時的對談, 我覺得這就是奧斯卡青睞這部影片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全片作為一個整體來看的話, 實際上還是有一些問題的, 比如人物有點漫畫化和臉譜化, 鋪墊不足, 以及思想内涵並不太多. 想來也許也是因為其它影片更加不堪才讓奧斯卡選擇了這樣一部電影吧. 最後還是要感慨, 房地產確實是貧富差距表現上最激烈的領域, 這樣的不公平卻在絕大多數國家都是現實, 本片也為這種現象可能引發的後果敲響了警鐘~
★★★★★★★☆☆☆
from WordPress https://mosesmovieblog.wordpress.com/2020/06/07/%ea%b8%b0%ec%83%9d%ec%b6%a9-2019/
评论
发表评论